自从人类借助飞行器飞上蓝天开始,如何在飞机故障情况下有效逃生成了必须面对的现实,早期螺旋桨式飞机速度较慢,通过飞行员自行打个座舱跳伞逃生。随着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飞机速度越来越快,当飞机速度超过600公里/小时,以往传统的手机开舱在强烈气流冲击下成为不可能。
在勉强出舱时经常出现被气流刮到机尾,碰到尾翼或平尾就一刀两半了,据统计空速大于360公里/小时,飞行员自行出舱逃生存活率只有2%。因此实践中出现了倒扣出舱的技术,这样能够提高逃生概率。
倒扣出舱
进入喷气式飞行时代,弹射座椅开始普遍应用,零零弹射保证了大部分情况下,飞行员能得到有效逃生。不过这都是正常飞行姿态下的常规弹射,如果在正常作战或故障时,飞机姿态有千万种可能,效果可没有这么理想,才会时常有弹射失败的案例。
弹射座椅工作原理
下面是一组完整的弹射逃生连续照片,2010年7月,一架加拿大CF-18“大黄蜂”战斗机引擎故障,在超低空进行侧向弹射。这组镜头很生猛,超低空而且还是侧向弹射,很考验弹射座椅性能。
第一步先抛盖,这时的战斗机基本是侧身状态。
CF-18“大黄蜂”战斗机
稳定导伞射出,飞行员的座椅已经调整为朝上的姿势,注意看火箭是向下喷射的。
CF-18“大黄蜂”战斗机
主伞打开,座椅分离。
CF-18“大黄蜂”战斗机
从这张照片看飞机离地面相当低,不过飞行员运气好逃生成功。
CF-18“大黄蜂”战斗机
CF-18“大黄蜂”战斗机
在战斗机处于滚转姿态,甚至倒飞等复杂姿态弹射时,低空弹射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使用稳定导伞和陀螺控制,弹射火箭推力矢量喷管可防止弹射座椅倾斜,并能修正座椅姿态。
这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测试的VSS弹射座椅(立姿自导弹射座椅),在倒置弹射后还能迅速扭转姿态爬升,确保飞行员有足够高度逃生。
VSS弹射座椅
超低空弹射反应时间少,再加上飞行姿态的不规律,就算有零零弹射座椅,往往也会造成弹射失败带来伤亡。因此西方国家弹射座椅往往会安装安装陀螺仪进行姿态监控,目前能做到距离地面60米时,即便座舱朝向地面仍可以确保弹射座椅由下坠姿态转向上升姿态,并获得足够的开伞高度,确保人员安全逃生。
目前我国主流装备弹射座椅是HTY(H是火箭、T是弹射、Y是椅)系列,包括5678四种型号,HTY-5是最先进的,用于歼-10、歼-20战斗机。HTY-6通用性最好,用于歼-7、歼-8、飞豹,但是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来说,还有一定差距。
HTY-5弹射座椅穿盖弹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