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各地已经陆续开始放寒假 这是“双减”政策落地 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 第一个寒假 对于学生和家长 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如何帮助孩子 度过一个高品质的寒假? 我们共同探讨 ⬇️⬇️⬇️⬇️ 趣味作业,在玩中巩固、应用知识 这个寒假,德阳市第一小学二年级的寒假数学作业有些特别——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抢14点”。“乍一听感觉有点像赌博,结果是‘烧脑’的心算游戏。”二年级7班的家长唐泓说。 所谓“抢14点”,就是不论扑克牌上面的数字,只给花色赋值:红桃、黑桃是3点,方块4点,梅花1点;参赛者(2人或3人)每人先领一张牌,将剩下的牌以每次10~20张的数量放出,看谁先凑齐14点。 唐泓发现,这个游戏听起来简单,但要赢得胜利,必须专心投入才行:“首先要记得哪个花色代表什么,然后计算怎么组合正好凑够14点,关键要比谁更快,挺考验反应力的。” 这学期初,孩子们开始学乘法。“乘法很重要。”二年级数学老师熊威说,“学好了乘法,才能继续学除法,而加减乘除可以说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掌握乘法的关键有二:一是牢记乘法口诀表,二是勤加练习。在课堂,有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练习,但面对“干巴巴”的算式,许多孩子都会觉得枯燥无聊,主动练习的积极性比较低。于是,教研组的老师们设计了“抢14点”的游戏,以亲子游戏的方式保持对数字、对运算的敏感性。 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的“书香童年”校本课程挑起了孩子们寒假学习的“大梁”。 下学期,六年级的课外阅读会围绕游记展开,于是,这个寒假的任务就是先阅读其中的一两本,为下学期的讨论做准备。 《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是六年级1班的孩子们的备选书单。孩子们从其中选出两本,在寒假期间进行共读。 为了保证阅读落到实处,语文老师刘桂秀跟孩子们一起商定出每天阅读的页数,并要求孩子们的阅读要“留痕”:在书页上勾画触动自己的词句,进行批注;在阅读卡上记录5到8次的读书情况,包括摘抄、笔记等。此外,孩子们还需要准备一两个问题,在开学后的第一堂课上互相考一考,看看谁读得更仔细。 无独有偶,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也将日常活动“升级”,助力寒假生活更丰富。 玉带河学校的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跟“佩奇”校长王位敏有一个约定:“佩奇”校长在周内发布一个话题,或是分享一点感悟,或是邀请孩子们做一个小实验,愿意参加的孩子在周末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再将成果投稿到校长的信箱,与大家分享。 这个“玉你有约”的活动,这个寒假也会继续,不过内容变得更丰富了,分为科技实验、文化实践、社会调查、家庭亲子、户外亲子5个类型。 科技实验以“水的运动”为主题,孩子们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探索怎样才能让水往高处流;文化实践以“寻找年味”为主题,家住乡村和城市的孩子们,需要找到自己生活之地的“年味”在哪里,以怎样的形式表现;选择社会调查的孩子将化身小记者,去看看春节期间还有哪些职业的叔叔阿姨仍然在坚守岗位,并对他们进行采访。 “佩奇”校长也鼓励孩子们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或自己尝试独立设计、筹备一顿年夜饭;也可以筹备全家人的一次近郊游。“总之,就是希望孩子们的寒假过得有趣、有意义。”王位敏说。 托管+拓展+研学,让假期丰富多彩 寒假在家,孩子除了自己玩,还有学校的“花式”作业可以“玩”;那么,针对需要托管、或者想利用寒假发展兴趣爱好的家庭,成都市各区(市、县)陆续推出了“托管+素质拓展”服务。 为解决假期托管难、素质拓展无处去的“急难愁盼”,天府新区打造推出了家门口的“素质教育空间站”。 “素质教育空间站”分为校园青少年宫课程、公园城市生态营(幼儿成长课程、少儿成长课程、国防劳动课程)、冰雪运动课程3个大板块、5个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孩子的成长需求,由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四川省青少年宫等提供师资。 校园青少年宫课程面向7到12岁的孩子,采取课时制、走读营的方式,开设4个点位,每个点位设置11个科目,同时开设日间托管积木组合服务。服务内容分为舞蹈、主持、硬笔书法、美术、编程及篮球、足球、网球、围棋、跆拳道、轮滑冰球、体适能等艺术、体育两大类,并按学段设置了两个“混龄不混班”课程(初阶课程1-4年级、进阶课程3-6年级),以满足不同学段、不同技能水平孩子的艺体专项素质拓展及技能提升需求。 幼儿成长课程采用托管班模式,根据幼儿认知及发展规律采用“混龄教学”,围绕幼儿5大领域发展目标,以及在园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体能活动、游戏活动4大主题,由幼儿园点位教师结合点位特色,设置相应课程内容,帮助幼儿规律作息、学前适应、建立规则,解决学前幼儿家长托管难题。 少儿成长课程同样采取托管班模式,设置作业看管、经典诵读、艺术拓展、体育运动、才艺展示、公园城市探索研学等6大教学环节。每天安排3个时段进行经典晨诵、课外阅读及作业看管固定科目,2个时段进行体育、艺术素养自选科目;此外,每周还设置了半天的“公园城市探索”的主题研学活动课程,探索公园城市的科技、劳动、人文、自然、红色、非遗等各类教育资源。 国防劳动课程以“劳动强体,安全生活”为主题开展“国防教育+”课程,通过半军事化的管理,让学生参与集体生活,强健学生体魄、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自律、自强的性格品行;冰雪运动课程则是天府新区为响应“冰雪强国”的号召推出的冬令营活动,以滑雪课程为主,同时推出冬季雪屋建造 STEAM课程、全国独家的外事研学课程,以外交思维塑造学生的国际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体验国外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坚韧、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负责人陈超琼介绍,“素质拓展营”提供的课程,是根据前期一万多名家长参与的调查问卷精选设置的。经过调查,了解到家长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假期看护难、或看护质量不高;另一类是“双减”之下,家长希望更多的渠道能为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于是,就有了校园青少年宫课程和“托管+拓展+研学”的公园城市生态营。 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对军事独立营和冰雪营有需求。“民众有需求,教育就要有回声。”陈超琼表示。“本来我们的校园少年宫主要是素质拓展,没有托管服务,但选课后了解到家长有需求,我们就增加了这个服务内容。” 寒假也是劳动教育好时机 ⬇️⬇️⬇️⬇️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1983年出生的魏某某,曾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被称为一代“神童”;2003年,他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后重新开始学做家务,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素养是孩子最基本的核心素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将劳动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决不能偏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家长过度解读孩子的“读书苦”,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笔者认为,即将迎来的寒假,学校、家庭在给学生布置必要的学习、锻炼、活动作业之外,还要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劳动任务,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当然,这份职责主要靠家长来承担。 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不论贫富,家家皆宜。家长要有意识地邀请、指导和鼓励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让孩子在真切的劳动体验中习得劳动技巧、体验劳动喜悦、懂得爱惜劳动成果,以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劳动责任、传承劳动家风。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将浇花、饲养宠物、打扫卫生等任务包干给孩子;在春节前,带孩子打扫卫生、布置房间、写春联、挂灯笼、剪贴窗花、制作美食、置办年货;在来客人时,有意识地让客人知道哪些美丽生活是孩子的劳动成果,等等。 生产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必要部分。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方式受到了一定限制。在具备条件、适应防疫规定的情况下,家长可联系教师或有意愿、有能力的社会力量一起组织和带孩子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培植劳动基因。如,学习年俗民俗,传承民间工艺手艺,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参加敬老助孤、扶贫助残,让孩子体验社会生态、感受社会责任;观察劳动坚守,记录感人瞬间,让孩子懂得劳动的崇高,激发家国情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教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培养孩子的劳动素养。“双减”背景下,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在寒假这个特殊时期,如果正面活动不足,孩子就有沉迷网络游戏的较高风险。开展好包含劳动教育在内的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同时,已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第十六条第六款对此也提出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等相关要求。如果家长作为不力,不仅失职,还涉嫌违法。 寒假是家长、学生难得的共同假期,也是家庭教育的好时机。家长要强化育人责任,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落实劳动教育,让孩子过一个具有鲜明劳动特色、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剑阁县金仙小学校副校长 张小军) 文 | 梁童童、张小军 图 | 成都教育发布、双流发布 编辑:向颖 | 审核:刘磊
正文
少儿steam托管班(“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