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深入观众的心中,但是其中很多内容与现实是截然不同的,本辑猫猫爱影视就跟大家一起看一下影视剧中的几个误区,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这些桥段骗到。
一.拆除炸弹时,需要把蓝线和红线剪短其中一根。
许多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在遇到拆除炸弹的剧情时,通常都会在炸弹的引爆装置上发现一个红线和一根蓝线,拆弹者只要剪断其中正确的那一根,炸弹就会停止计时,不再爆炸,如果剪错了,炸弹可能就会直接爆炸。
然而现实之中,炸弹上的红线和蓝线分别是炸弹的火线和零线,颜色不同只是为了方便区分而已。炸弹的专业制造者在制作炸弹的时候,完全可以自行设置相关的程序,使任意一根线被剪断之后都会引爆炸弹。这对于一个熟悉炸弹制作的引爆装置编程的专业人士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因而红蓝两根线剪断一根就能拆除炸弹,一般不会存在,除非是炸弹制作者故意在跟拆弹人玩游戏。然而现实当中,炸弹的制造者是很少有这种闲情逸致的。
在实际的拆弹过程中,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切断电源,让炸弹失去引爆的能力,另一种是将起爆部分和炸弹分离开。而那种带有液晶显示屏的定时炸弹,也只可能在电影中才会出现。这种只露出两根电线的炸弹,实际上早就被淘汰了,影视剧中频频用这样的剧情只不过是为了渲染紧张的气氛而已。
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定时炸弹
二.为了救被毒蛇咬伤的人,用嘴把他伤口上的毒血吸出来。
在各类影视剧中,某人被毒血咬伤之后,身边的人立即用嘴去将他伤口处的毒血吸出来的情节屡见不鲜,然而这样场景也只能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实际中如果这样做的话,没等被咬伤的人得救,那个吸血的人应该早早就死掉了。
因为吸血者的口腔中万一存在溃疡或者细小的伤口,那么毒液会进入到他的身体中,然后毒液进入到心脏,再被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这样的传播速度是远比被毒蛇咬伤四肢后毒液的传播要快的,因此如果这样,吸血者比受伤者还要早的就死掉了。
而遇到被毒蛇咬伤的情况,正确的做法是:
让伤者在原地坐下或躺下,用清水冲洗伤口,或者用冰块冷敷。
对伤口的近心端进行绑扎,减缓毒液流进心脏的速率。
尽快就医。
三.被子弹打中之后,人的反应。
影视剧中为了塑造一些硬汉形象,经常会有某人被子弹打中之后还奋勇作战的场景。甚至有些电影还有头部中弹后还能存活下来的情节。但是在实际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电影《逆战》中周杰伦饰演的万飞头部中弹活了下来
开枪之后子弹的飞行速度是非常快的,手枪子弹的飞行速度在300-500米/秒,基本等同于音速,步枪子弹的速度更高,一般能达到700-1000米/秒。高速飞行的子弹在打中人体之后,会在进入人体之后迅速撕开一个空洞,从而对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等造成巨大的损伤。
子弹穿过肌肉之后造成的空洞
并且子弹在进入身体之后并不会那么轻易的穿过人的身体或者被骨头挡住,而是在碰到骨头之后造成变相,从而在身体内部造成更大的损伤。即便没有伤及主要脏器,也会造成大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快便会死去。
子弹碰到骨骼造成损伤后反弹
这么看来,那些挨了数枪还能撑着不倒下继续作战的影视形象,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四.影视剧中古代两军交战,双方将军先上阵单挑厮杀。
许多历史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英雄传》等,都会出现两军对垒,双方各出一员将领上阵厮杀的情节。单挑胜利的一方士气高涨,主帅大旗一挥,军队势如破竹,败的一方则兵败如山倒。然而这样的交战场景都是古代的文人们想象出来的。
在真正的交战中,双方的将领作为各自的核心,根本不会轻易的冲到前面。因为一旦主将阵亡,会极大的打消军队的士气,所以交战时双方都会竭尽全力的保护主将。
影视剧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主要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烘托气氛而已。
五.许多影视剧中,牛肉成了菜肴的标配。
在《水浒传》以及许多武侠剧中,凡是到了饭店酒肆之中,必点的两样东西便是酒和牛肉。
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中,牛作为主要劳动力,地位是非常高的。早在西周时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一说,即便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杀牛吃肉也是所不允许的,甚至还要坐牢。
因此就算那些梁山好汉和江湖豪杰敢吃,那些酒店的老板也不敢卖啊。所以观众们一定不要被这一情节所迷惑。
以上就是本辑猫猫爱影视中为大家整理的影视剧中那些骗人的剧情,大家可不要再轻易上当了。希望喜欢猫猫爱影视的朋友们可以加一下关注,后续还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