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火炮和坦克,坦克世界火炮怎么换视角?
火炮的瞄准视角有两种。新手按键位"shift"后打开的是第一种瞄准视角,就是我们熟悉的"上帝视角"。这个操作非常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坦克也终于能打出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了。这时,系统会提示按"G"键来切换瞄准模式,玩家只要按照提示操作就能顺利进入第二种视角。
反坦克堆对付坦克管用吗?
这个应该叫反坦克锥,是反坦克的一种形式之一。自从坦克诞生以来,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诞生了不少知名的坦克。最具代表的是德国的闪电战,二战初期德国就是通过强大的地面装甲部队来实现的,作战速度之快,而苏联也在二战末期和冷战时期打造了自己强大的“钢铁洪流”,并成为苏联陆军装甲力量的主力。这两国的部队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威慑力的。坦克作为集群作战的中坚力量,一旦大批量进行攻击时,钢铁洪流的攻击力量几乎无人可挡。
(二战时期,坦克集群是一个庞大的进攻力量)
但是,自古有一句老话,叫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了先进的武器,自然就要有与之对应克制的武器,反坦克一直是人们研究的方向,除了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炮,反坦克枪,地雷这些反坦克武器之外,如果有办法让坦克在攻击时慢下来甚至改道,就可以抵御坦克的攻击了,于是,反坦克锥这种看似原始笨拙,却极其有效的方法就出炉了。
反坦克锥,其实就是一个混凝土块,其外表为三棱锥形状,形似小型金字塔,一般为半米高。由于反坦克锥的构造非常简单,成本非常低,因此,将它布置在作战区域之后,能够有效阻止坦克的进攻。
由于反坦克锥有三个平面,当坦克想通过爬坡的方式来翻越这个看起来不大的混凝土块时,反坦克锥是三面光滑的侧面,坦克动力强劲,可以很轻松地向上滑动,当坦克底盘到达三棱面的顶部,也就是顶部的边缘时,由于没有着力点,坦克的底部就很容易卡死。因为两个履带都在三角锥上,根本没有角力点,就是被卡在上面。
坦克这时就像被千斤顶给顶起来了一样,就算是坦克偶尔有着力点可以加速,但是,由于坦克履带的转动,反坦克锥会不断转动,总会有一个棱角翻上来,坦克最终会被卡住,无法前进,尽管坦克履带怎么转动,都不行。举个简单形象的例子,一个高个子大汉和一个矮子打架,高个子大汉揪起矮子的衣领,矮子虽然下面的腿一直在蹬,但是怎么蹬腿都跑不开。
这家伙结构就是那种三角菱形形状,比较坚固,无论怎么摆放,上面的三角柱字都是有的,所以说摆放和制作也比较随意,再就是这玩意用混凝土浇铸的,这玩意人都搬不走,用火炮打吧,又打不过来,只能是工兵爆破,因此那个时候用反坦克锥的性价比很高的,毕竟用混凝土浇铸就完事了,这东西的价值不体现在击毁坦克的战果上,而是拖延敌方装甲部队的进攻时间,甚至缠住坦克,进而严重削弱敌方的进攻力量。因此用反坦克锥布置防御的性价比是真心的高。
最初的反坦克锥的,就是德国想要闪击的目标:捷克斯洛伐克。在约翰·基根编著的二战史权威著作《二战史》中记载,德军在开始进行“闪电战”之后,本来想闪击捷克斯洛伐克的,但是,对方一夜之间就在阵前修筑了一道钢铁防线——反坦克锥。这些装置由四根钢管焊接而成,就像一个一个的小型金字塔一样,坦克想要正常通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德军使用炮兵对这个区域进行了狂轰滥炸,耗费了数不清的弹药,才打通了这条防线。
二战时期著名的齐格菲防线,反坦克锥名声大噪,玩坦克世界的伙伴们在这张地图上清晰可见德军把这种防御椎大量部署在齐格菲防线上,反坦克锥之间还埋设了大量地雷,不远处的碉堡还有反坦克炮和机枪,坦克只要被困在上面,地雷爆炸先来以击,还有反坦克炮在后面瞄准,这条防线对阻止美军强大的装甲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军发动几次进攻才突破,当然自己也损失惨重。
其它国家一看,捷克斯洛法克的反坦克锥效果非常不错,纷纷进行仿效。并且各国在钢铁反坦克锥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的水泥“反坦克锥”,命名为“龙牙”。尤其是盟军,对于反坦克锥的依赖性更高。因为当时德国的装甲集群闪电战策略,令人根本无法应对。尤其是德国的重型“虎”式坦克,综合作战能力非常强悍,盟军根本无力抵挡,只好寄希望于反坦克锥这种笨拙但是非常有效的“武器”。
盟军还专门结合“虎”式坦克的相关参数,将反坦克锥按照一定间距排列成为行和列,在阵地前沿形成一个广阔的反坦克区域,阻挡“虎”式坦克的进攻。就连“虎王”坦克也无可奈何的反坦克堆,多次迫使德军改变作战路线,为盟军赢得反击时间与空间。
当然,随着新型武器的发展,针对反坦克锥的武器也被开发出来了。比如美军的“灰熊”破障车,就是以M1坦克为底盘进行改装而来。它不但具备超强的动力,而且专用清障装备可以迅速将反坦克锥推开,从而为坦克快速开辟一条通道。因此,属于反坦克锥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了。
坦克世界GW虎P和M4043哪个好?
虎p 小射界 速度慢 德系靠精准吃饭(说实话p炮并不是非常准 射界一动会很难受)4043 射界较大 速度中等 美帝靠溅射吃饭(脸盆圈总有惊喜 还要有信仰)
陆战旅和两栖合成旅的区别是什么?
直奔主题,陆战旅和两栖合成旅最大的区别就是定位不同,在渡海登陆作战中承担的作战任务不同,因此他们的编制和机械化装备配置也不同。
海军陆战旅和两栖合成旅承担任务不同,分别担任登陆作战第一波和第二波(1)先来说说陆战旅,全称是海军陆战旅,它是隶属于海军的作战单位,最早也是为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组建的。
▲帅到爆炸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图片来自网络)
海军陆战旅是一支由步兵、装甲兵、炮兵、两栖侦察兵、炮兵、空降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机动作战力量。
它主要承担的是渡海两栖登陆、抢占岛礁、渡口、桥梁等特殊进攻作战任务,此外海军陆战旅还是南海唯一两栖力量,他们还承担了南海海岛等防御作战
▲正在训练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图片来自网络)
海军陆战队堪称海上特种兵,他们要经过严格丰富的各种训练,除了掌握海、陆、空等多达上百件武器外,还要掌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车舟驾驶、擒拿格斗等本领,还要掌握侦察握侦察、捕俘、审俘、照相、录像等获取情报资料的手段,以及用密码通信联络等多渠道传递情报的技能。
(2)再来说两栖合成旅
两栖合成旅属于陆军编制,军改后作为陆军新型作战力量,主要承担支援海军陆战旅建立巩固登陆场,为后续梯队及其他重装机械化部队建立条件,是一支重装两栖突击力量。
▲两栖装甲突击力量进行军事演习(图片来自网络报道)
▲两栖装甲突击力量抢滩登陆(图片来自网络报道)
小结:在海军陆战旅和陆军合成旅联合两栖作战中,由于登陆场水际海滩下往往存在水雷、轨条砦,炸雷,喷油嘴等等这些都是极危险障碍,所以首先需要海军陆战旅两栖侦察部队先进行侦察,并对登陆场水域、水际滩头进行水下爆破,排障,破障,为陆军两栖作战部队建立安全的水上通道,甚至为开辟登陆场打开多点突破口。
然后陆军两栖合成旅再以强大的两栖突击力量,抢滩登陆,建立并巩固登陆场。
由于承担任务不同,编制和装甲配备能力有差别,战力各有侧重(1)海军陆战旅
一般一个陆战旅辖有陆战营、坦克营、炮兵营、两栖战车营、通信营,其中陆战营又由陆战连、防空导弹连、迫击炮连组成。此外还有旅部直属的潜水连、防化连、工兵连、两栖侦察分队和直升机分队。
▲两栖坦克
他们的武器装备主要有63式、63A式两栖坦克、77式两栖装甲车、59式坦克、122mm火炮、两栖105mm突击炮、红箭-8反坦克导弹、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直-8重型运输直升机等等
▲两栖步兵战车(海洋迷彩是海军陆战队,该型车辆与陆军通用,迷彩有区别)
(2)陆军两栖合成旅
▲两栖装甲突击战车(陆军绿色迷彩)
但是据新闻报道中的介绍,陆军两栖合成旅的主要装备为新型两栖突击车(水陆坦克)、两栖步兵战车、两栖装甲运兵车、122mm自行榴弹炮、履带式122mm火箭炮、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是一支高度机械化、信息化的作战部队,几乎所有人员都能乘坐装甲车辆实施作战。
▲陆航部队军事演习
小结:从编制和配备作战武器装备力量来说,陆军两栖合成旅机动作战攻击能力、攻坚能力,甚至区域防空能力更胜一筹,甚至具备一定的建立滩头阵地后纵深攻击能力。而海军陆战队的机械化装备大都是以两栖轻装机动作战为主的,防空力量仅依靠单兵战术性防空武器,不适合配合陆军两栖师深入作战,但可以守卫临时港口码头基地,保护登陆场。
综上所述海军陆战旅和陆军两栖合成旅主要区别是海军陆战旅是机动作战力量,承担特种作战任务,为两栖合成旅开辟航道、水下排障,协助作战,而陆军两栖合成旅则是主要的重型两栖突击力量,抢滩登陆,乃至纵深打击的主力,从纸面实力上来说陆军两栖合成旅机动突击实力更强,但是单兵作战素质、全方位作战能力明显不如海军陆战旅。
古代的前装大炮能否击毁现代装甲车或轻型坦克?
谢谢邀请!兔哥谈谈个人观点。古代前装弹的火炮类型很多,年代跨度也很大,早期崩爆米花式的前装火炮就是打出去一个铁疙瘩,距离并不远,这样的火炮弹头由于采用的是圆形的,而且是铸造,弹头也是不光滑,受力面也大,穿透性能并不高。这种弹头分两种,一是死芯的,没炸药,靠弹头的冲击力硬砸,打到人身上砸死没问题,砸城门上距离近砸个大窟窿。不过想击穿现在的坦克就不可能了,否则的话现在的坦克也太怂了点吧,一个铁疙瘩就把坦克给砸趴下了,丢死人了。
如果是装药的,这可是咱老祖宗发明的,顺便说一下,弹头装药的鼻祖就是咱老祖宗。不过装了药就更没门了,虽然能产生爆炸破片,但爆炸破片对装甲的穿透性能更差。至于轻型坦克的装甲,虽然是轻型坦克,但装甲也能防御现代小口径火炮的打击。特别是复合装甲就是为了抗揍的,因此,古代的火炮想击毁现代的坦克,轻型坦克门都没有,这主要是射速达不到要求。砸个人,凿个墙什么的,慢慢来,一个不行多来几个。砸坦克不好使,把坦克埋上也砸不出个眼儿来。
不过还有一个前装弹的火炮,就是现代迫击炮的前辈,臼炮,这种炮采用前装弹形式,并且炮口径非常大,能钻进一个人去,而且这种炮的弹道也类似于迫击炮,其实古代很多的炮都是臼炮类型,如,威远大将军炮等等。严谨的说19世纪50年代以前的大多数火炮都属于臼炮类型。臼炮曾在二战中还在使用,如美国的小大卫,914毫米口径。德国的卡尔臼炮540毫米口径。不过这不属于古代了,假如用它直接砸到坦克顶部也许能有用,重量和口径在这了。
话又说回来,古代火炮只所以不能击穿现代坦克,这个没有任何疑问。但必须给大家说明道理。一是初速,前装弹火炮只所以能够从炮口把炮弹装进去,也就是说明炮弹的直径小于炮口径,而且是滑膛,这样以来发射药爆炸燃烧的很多高压气体就会泄露,使膛压变小,炮弹的速度能够用肉眼很清楚的看到。另一个就是弹丸的形状和强度,铸铁的易碎,就凭这一点,即便是达到所需的速度接触坦克后也是炮弹先碎,无法击穿坦克的装甲。
总之,古代的火炮不具备和现代坦克叫板的一丁点的资格。崩爆米花还可以,打坦克就别想了。以上是兔哥的回答,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