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电影,为什么旧日本海军的防空炮发射时还要人按着?
二战时,日本这个亚洲第一工业国,跟欧美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二战时,盟军使用的40mm福博斯防空机关炮,虽然弹夹只能装七八发炮弹。但是,其顶部填弹钳设计,让这种弹夹供弹机制可以在不停火的前提下,连续射击。只要有人在后面不停地把弹夹压进去就行了。而且40mm的口径,射高也达到7200米。
(盟军往高射机炮中压弹夹)
(盟军搬运弹夹)
厄利孔20毫米机炮通常使用60发的弹鼓供弹,火力持续性也不错。
(土豪哥装备一排厄利孔20毫米机炮,都是弹鼓供弹)
而日军这种穷国,不敢这么奢侈的连续射击,消耗弹药。于是就在九六式25mm防空炮上使用了“弹匣供弹”(二联装和三联装也是这种供弹方式)!
而且,由于弹匣只有15发,这种防空炮打4秒就要换弹匣。就算是三联装的防空炮,采取三门交替轮流射击的方式,保持火力输出持续性。也因为射击时震动大,必须停火才能换弹匣。也就是说,三联装的也要在射击12秒后,停下几秒钟,换弹夹。
(日本海军装备的九六式25mm三联装高射机炮,使用三个弹匣供弹。射高只有5250 米。这种防空炮,日本生产了33000门。)
“匣”和“夹”一字之差,却让火力持续性有天壤之别。当然,日本这么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约弹药。断点射击永远比连续射击更“精准”。用精准射击,弥补后勤不足,很符合日本人的理念。
为了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尽量减少停顿时间。日军就训练士兵熟悉换弹匣流程,并增派人手。以三联装为例:射击时,负责换弹匣的3名士兵一直扶着弹匣,一停止开火,马上拔下空弹匣。然后,身后的3人会拿新的弹匣换上。这就需要6人换弹匣,依次重复这套动作。如果人手不够,就只能由扶着弹匣的3人自己从后面拿新弹匣更换。
(前面三人扶着,后面三人准备。这么多人挤在一起,飞机一梭子下去,很容易被团灭。)
扶着弹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射机关炮振动大,而枪体和弹匣的连接机构不牢固,容易崩开。所以,要装填手扶着点。
(文|勇战王聊历史)
有没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动漫推荐?
亲!我为你推荐以下几部好看的科幻动漫电影,希望你能喜欢!
《星河战队:入侵》是由罗伯特·A·海因莱因 Flint Dille执导,于2012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影片。
影片讲述了某小行星上一座地球联邦军队的基地遭受虫子军团的袭击,强袭舰雅丽莎号的官兵奉命前往小行星营救幸存者,但是他们到了基地却发现这里已经一片狼藉。超能力战略的重要官员卡尔·詹金斯强行将战列舰JohnAWarden号的指挥权抢在自己手中,肩负着神秘使命先行离开,而战列舰的舰长--强尼瑞克的旧相识卡门却被留业已成废墟的小行星基地内。在基地炸毁的千钧一发,雅莉莎号兵士救出了受困的卡门...
《生化危机:恶化》
是由日本恐怖类游戏《生化危机》系列改编的第一部全CG电影。和真人版的《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不同,该片完全采用CG技术制作;该片由神谷诚执导;影片于2008年10月17日在日本上映。
该影片剧情时间设置是在游戏版《生化危机2》“浣熊市事件”发生的7年之后,也就是游戏版《生化危机4》发生的1年后,主要讲述了里昂在哈弗威尔与克莱尔再次的邂逅。
《生化危机:诅咒》
是日本CAPCOM公司动作冒险类游戏《生化危机》系列游戏制作的全CG电影第二部,由日本导演神谷诚执导,在2012年10月27日本正式上映。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里昂在得到东欧小国生物兵器的情报后,决定只身执行潜入任务收集情报,电影剧情时间设置是在《生化危机:恶化》之后。
《生化危机:复仇》
是生化危机系列的最新一部CG动画电影,除里昂外,人气角色克里斯和瑞贝卡确认登场;该片于2017年5月27日全球首映,6月19日北美上映。
该片是《生化危机》系列的第三部CG电影,背景设定在纽约,并保留了里昂、克里斯和瑞贝卡三位主人公;里昂、克里斯以及瑞贝卡三人终于成功见面,并且决定共同阻止格伦·阿里亚斯在纽约发动恐怖袭击的计划。
《冰冻星球》
是由唐·布鲁斯、加利·高曼执导的科幻片,德鲁·巴里摩尔、马特·达蒙等参加演出;该片于2000年6月16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公元3028年,地球爆炸毁灭后,一位叫做盖尔的青年,带领着人类击退邪恶的外星人,创造出新的地球的故事。
《钢铁侠:噬甲危机》
是由浜崎博嗣导演的动画片,诺曼·瑞杜斯、马修·默瑟、凯瑞·华格伦、克莱尔·格兰特、特罗伊·贝克等联袂配音;影片于2013年4月9日在意大利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号称“突击兵”的武装机器人与钢铁侠和战争机器展开激烈的混战之后,钢铁侠又与释放出神秘生物细胞的白色铠甲人对战,却遭到惨败,接着他又与人一起去调查白色铠甲人真实身份的故事。
《超能陆战队》
(Big Hero 6)是迪士尼与漫威联合出品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取材于由Steven T. Seagle和Duncan Rouleau在1998年开始连载的以日本为背景的动作科幻类漫画。该影片由唐·霍尔及克里斯·威廉姆斯联袂执导,瑞恩·波特、斯科特·埃德希特、T·J·米勒主演配音;该片于2014年11月7日以3D形式在北美上映,中国国内公映版于2015年2月28日在内地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充气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菜鸟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共同打击犯罪阴谋的故事。
《猫头鹰王国:守卫者传奇》
是由扎克·施奈德导演执导,由瑞恩·科万腾、吉姆·斯特吉斯参与配音的3D动画片;该片于2010年上映!
该影片讲述了一只名为赛林的猫头鹰,被圣艾姬一方绑架。圣艾姬一伙会把猫头鹰们洗脑,然后使得他们成为战士。最终,赛林和他的新朋友们逃到了珈瑚之树的岛屿,去帮助那里高贵英明的猫头鹰们,对抗圣艾姬一伙的邪恶大军。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
是由坂口博信、莫托·萨克巴拉执导,温明娜、亚历克·鲍德温、文·瑞姆斯为主要配音的一部科幻类CG电影;该影片于2001年7月2日在美国上映。
该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65年,地球已被幽灵侵占,人类只能住在一个全封闭的现代城堡里。罗斯为了拯救人类,最终用残存在身体里的波长拯救了世界。
号称永不沉没的大和号战列舰?
谢谢邀请,“剑雄品评”认为:大和”号战列舰是“二战”时期日本造船工业的骄傲,也是日本海军的骄傲,是联合舰队的旗舰,更是当时“大炮巨舰”主义者的奉为圭臬的“世界第一战列舰”,是一座令人胆寒的移动海上钢铁堡垒。
当然它也是“二战”军迷无人不知并为之倾倒的海军大型武械。该舰属“大和级”首舰,次舰为“武藏”号战列舰,第三舰改为“信浓”号航母。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3联装457mm主炮三座(前二后一,历史上威力最大的舰炮)。单座炮塔重量2700吨,相当于一艘日本“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每发炮弹1.5吨。最大射程42公里。
副炮155mm舰炮3联装6门。127mm双联装舰炮24门,25mm高炮三联装156门,载零式水上侦察机7架,舰员2800名左右(视作战情况)。单舰实际造价2亿8千万日元,相当于1940年全日本道路建设投资额,日本GDP的百分之三。造价秒杀世界上其它战列舰,所用人力、资金、资源可以造2.8艘飞龙级航母或1.65艘翔鹤级航母。完全是为配合1936年6月修改后的国防政策,以针对美国在亚洲海军力量并随时歼灭从美国本土增援海军舰队而建造的。“剑雄品评”认为:当时,没有任何一艘或二艘美国或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战列舰敢于单独或合伙与“大和”舰在大洋上进行正面对轰和抗衡,即便是在两位舰长全疯了的情况下。也没有勇气在移动的山脉——“大和”舰的主炮射程之內逗留片刻而不加速规避逃离。
而这样巨舰,日本有二艘。当然,“大炮巨舰”主义在二战的不久将被证明是日本军令部的决策的愚蠢无比。因为这时,“制空权”已慢慢地摄取了“制海权”的闪光的权炳登上决定海战胜负的宝座。最后,“大和”舰在执行单程特攻(日本国力业已灯枯油尽,只有给这只舰队提供单程的油量,明摆着不打算回来了)增援冲绳岛作战的任务中,可悲的成为美国舰载机的靶子而折戟沉沙,被击沉于于九州岛附近的洋面上。
1945年4月6日下午,在抗争无效的情况下,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率领下,大和”号超级战列舰在“矢矧”号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从濑户内海的德山港鸣笛出航,当夜通过丰后水道即被巡逻警戎的美潜艇“线鳍鱼”号发现并跟踪,该艇接敌后,立即拍出敌情通报。伊藤舰队刚刚驶过九州南端佐多岬,开始转向西北航向,企图用一条弧形航线,躲过美58特混舰队的空中攻击。米切尔海军中将得知情报后,命令58特混舰队驶向冲绳东北。
7日拂晓,一架舰队侦察机发现伊藤舰队的踪迹,米切尔立即命令三个海军舰载机特混大队起飞寻击。12时39分,美海航第一攻击波280架各型战机飞临伊藤舰队上空。闻知了了望兵发出的发现美大型机群飞临上空的警报,舰队所有护卫战舰立即围绕着以“大和”舰为中心,迅即地展开了对空作战队形,并对空开始射击。“大和”舰则在舰长有贺幸作大佐对空射击命令下,上百门舰炮对空中美机吐出了无数的火舌,连457mm对舰的主炮,也对空中如蜂群一样,密密麻麻的美攻击机群发出恐怖的怒吼。这时的“大和”战列舰,象一只发怒的公象妄图用东躲西蒇的规避和恐怖的巨足去踹踩蛰它的漫天飞舞的蜂群。
一时间,美机竞无法劈开伊藤舰队编织的严密的火网,连连殒命于火网边缘。美空中总指挥官霍兰·史密斯海军上校,令近100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从背对太阳的方向,向“大和”号战列舰切入攻击航线,另让100多架继续佯攻伊藤舰队。没有一丝一毫的空中掩护、“裸奔”的伊藤舰队和旗舰“大和”终于等来了灭顶之灾。战斧先由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执掌,劈向由操舵技术纯熟的日本水兵操作下,用一次次漂亮的规避动作躲过攻击的“大和”号战列舰。
几十架TBF组成的数个小队的鱼雷机,以小队为单位向“大和”舰以扇形方式发射近几十条鱼雷,海面全是鱼雷劈开浪涛的白色航迹,以致于无论“大和”舰的规避动作如何完美,都在发射的鱼雷群的攻击扇面以內。“大和”舰右舷首先被一枚鱼雷击中,紧接着,刺眼阳光中,被闪懵了高炮炮手的双眼迷迷糊糊的看见成群结队的SBD扑面而下,重磅航弹似冰雹似的掷向“大和”号战列舰,前主炮和舰前部被直接命中,炸弹爆炸和弹药殒爆此起彼伏,在浓烟和浪涛中左冲右突的“大和”舰显然被击中要害而放慢了挣扎和抵抗的速度;
佯攻的上百架的机群直接向因“大和”舰受伤而被撕开的缺口袭来。2枚航弹炸塌了主桅杆,二枚鱼雷分别乘机钻进这艘巨舰的左、右舷。为了护卫“大和”舰,“矢矧”号轻巡洋舰负伤,“滨风”号驱逐舰则被击沉,“冬月”号驱逐舰则拼了老命似的向空中美机射击。护卫舰队所有的试图以“自杀”式占位吸引美机和组织炮火拦截美机努力都归于无效,凌空依次而过的机群对实施拦阻射击的护卫舰队的舰只几乎视而不见,亳不理会地一滑而过。所有的飞机、航弹、鱼雷都蜂拥地奔向一个目标,日本联合舰队的骄傲——“大和”号战列舰。
此刻,“大和”舰已左倾15度,航速降至18节,卓越的水密设计、强大的装甲设计、卓有成效的损管抢救,使“大和”舰依然火力凶猛、剑拨驽张、凶悍异常。损管队紧急向右锅炉注入3000吨海水,以损失右舷主机和数百名水兵溺毙的代价,竞神奇的扶正了舰体。载沉载浮的“大和”舰率着伤痕累累的护卫舰队在13点50分迎来了第二攻击波156架攻击机的到来,此刻,海天到处都是飞舞的陷阱和火焰,“大和”舰又被命中1000公斤和其它小型航弹共计20枚,以及12枚改进型鱼雷,上层舰桥结构几乎被炸的荡然无存。
此时,奄奄一息的“大和”舰已停止了所有的主副炮射击,趁火打劫的美海军护航战斗机群趁机用机枪收割尚在反抗中25mm高炮的炮手,甲板上死伤枕籍。由于是轮机已是单车运行,“大和”舰在洋面上开始无奈地画起了圈圈,部份绝望的水兵也放弃了无谓的抵抗,三三五五坐在甲板抽起着烟,唱起了歌。等待美军的最后一击的到来。
终于,一枚枚鱼雷相继射进了巨舰,第二波美军以近乎慈悲为怀的善心缩短了“大和”战列舰痛苦的挣扎,14吋半,“大和”号战列舰用近乎90度、在洋面上直立的方式,随着平贴洋面的海军旗被汹涌的波涛淹没,“大和”舰徐徐直插进海底。
“剑雄品评”认为:”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宣告日本联合舰队的灭亡和“大炮巨舰”主义的不合时宜。是役,“矢矧”轻巡洋舰等5舰被击沉,“冬月”号、“初霜”号等4舰伤痕累累的逃回九州佐世保港,米切尔海军中将未动用一艘战列舰、只动用了436架舰载机并以微小的伤亡,将日本联合舰队的支援冲绳岛牛岛满中将率领的守军的防卫作战的企图彻底的击碎。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我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请多关注、谢绝盗载。
乘火箭上太空打败怪物的动画片电影?
科幻战争大片《宇宙战舰大和号》场面浩大。
二战高射炮对飞机杀伤效率怎么那么低?
首先,要从二战高射炮爆炸原理和防空作用来分析可得答案:
高射炮一般为高爆弹,外面裹着一层杀伤性弹片。爆炸时弹片可以对飞机机体及中段射击手造成伤害。
爆炸引信有两种:延时引信 和 金属探测引信(称近爆引信)。(如下图)
上图为延时引信
上图为金属探测引信
延时引信指的是:发现敌机时,赶在发射前设定好爆炸时间,指挥中心发给炮组发射角度、路线、引爆时间,在敌机路线上发射。近爆引信指的是:炮弹上有金属探测装置,在近距离探测到飞机金属就发生爆炸。二战中最有名的88毫米、105毫米、12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都采用的是延时引信。 德国88高炮
以上三种口径高射炮打下一架飞机所需要发射的炮弹分别为:8500发、6000发、4200发。
口径越大,炮弹越大,爆炸威力自然越大,杀伤面积越大。
乍看起来效率太低了,为什么会这样?高射炮有价值吗?其实,高射炮主要是起防御和干扰作用的。
二战时候飞机的没有强大航电系统和精确制导能力,因此轰炸机、战斗力一旦进入目标地,都需要低空作业。只要进入中低空,这才是高射炮发挥作用的时候,防止干扰使它们不敢进入中低空,轰炸失误,保住军事要地,任务算完成。
上面说了,高射炮在军事要地如机场、要塞,在中低空可以使轰炸机不敢肆意俯冲轰炸、战斗力不敢随意扫射,作用明显。
但是,开头说了它们使用的是延时引信。一旦进入中低空随着飞机飞行高度的快速变化,一会儿拉高一会儿俯冲,炮弹爆炸时间设置就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时间有错,数量来凑。只能高密度的炮弹,在不同时间里炮弹,总会打中,也有可能几个炮组轰了半天,连飞机都没有擦一下。
效果就是使敌机的轰炸精度降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就是战术上防御敌人,战略上震慑敌人,取得敌人轰炸精度偏离的效果。
比例上大概两百门炮打下一架飞机,中低空防御主要以88口径为主,因为口径越小,装填速度越快,防御网才能更密集。
现代的空中防御网,高空配制导弹,中低空雷达探测系统高射炮,高低搭配,不可同日而语。 现代放空火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