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画以来,我一直在追求大写意,从最初向往抽象大写意,到追求抽象大写意,再到后来决定以抽象大写意作为我的绘画基调,创造抽象大写意画。然而,抽象大写意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前辈大师的基础上,我理解了,大写意就是强调无极之境,用大片空白,表达画家的无限情感,从而直抒胸臆,将内心强烈的情感,通过中国水墨画的笔墨纸砚,以及技法宣泄出来。
纵观历史,大写意画的写意精神开始于元代,渗透于明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时期。在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努力下,大写意画日趋成熟,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散发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那么大写意画最基本的审美特质是什么呢?就是对于“形象”与“意境”两者辩证关系的整体把握,对这种关系的把握程度,决定着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把握程度,从而决定了其艺术达到的高度。
这种形象与意境的关系,后来被齐白石概括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就会忘记抒发情感,无法将画家对物象最真实的感受画出来。通过对形象的意象化处理,达到神似的艺术效果。看似无意,实则有心。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画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这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将大写意画发扬光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