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是谁,历史上的郑春华是谁?
郑春华本是康熙的妃子(贵人),与太子胤礽私通,被康熙发现,但康熙并未将此事对外公布,只是将郑春华贬入冷宫。
八爷党听说后便想方设法找郑春华,以打击太子的实力。而四爷、十三爷为了保护太子,也为了顾全康熙的面子,提前将郑春华带出宫。后来她自杀了,说是怕害了四爷的大事。以上是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里面杜撰的,郑春华这个名字正史里没有的,史书无记载此人。
清代阿哥的级别都是什么?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现在我们都认为清朝阿哥是指皇帝的儿子,而实际上阿哥在满语中表达的是父母对儿子的称呼,并不一定用于皇家。当然题目中很显然,是问的皇帝的儿子是什么级别?
清朝的阿哥只能说明是皇帝的儿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根本不是爵位,更谈不上什么级别。
至于清朝的阿哥都能达到什么级别,这里面混得好的有亲王,也有郡王,混的不好,可能只是个镇国将军,更有甚者可能只是一个光头阿哥,一点爵位都没有。
清朝的宗室爵位清朝的宗室爵位一共有十二个等级,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个等级。
公爵以上为“超品”,所以不要觉得镇国公或者辅国公爵位不高,他们都是皇室宗亲,肯定比一品大员级别还高,当然拿的俸禄也高。
不入八分的国公,并不是指不入流,而是指可以不在京城当差或者居住。
清朝的爵位与明朝的不同,清朝的爵位是要降级的,比如,父亲是亲王,那么嫡子继承爵位直接变成郡王,这里要注意,只有继承爵位的那个儿子才是郡王,剩下的人,没有皇帝封爵,只能是闲散宗亲。
郡王再传下一代直接变成贝勒,当然亲王爵位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郡王降到辅国公,以此类推。
也有少数宗亲,由于深得皇帝宠信,并且立有大功,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传给下一代嫡子继承人不降级,这样的被称为“铁帽子王”。
大清共有“十二大铁帽子王”,八位开国元勋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还有后来获得皇帝重用的四位: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昕、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清朝的阿哥都能获得什么爵位呢?清朝对皇子的分封,和明朝不一样,主要原因还是和文化有关。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开始订下规则,只要是皇子,一律封为亲王。不论皇帝的儿子多么无能,甚者是傻子,但是一样是亲王,亲王的嫡系继承人是亲王,其他儿子也是郡王。
当初朱元璋制定这样的规矩,主要是少年时穷怕了,为了让子孙后代以后不用为生活担忧,朱元璋给了亲王等明朝宗亲爵位很多特权,最后也成为了一个隐患,明朝灭亡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王太多了,老百姓养不起了。
而清朝不一样,它是由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虽然皇帝(或者大汗)的儿子也是有特权的,但是如果不能有好的表现,是不会给予较高的爵位的。
我们先以努尔哈赤为例,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看看分别被封了什么爵位。
皇长子 爱新觉罗·褚英 废太子,广略贝勒。
皇次子 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礼烈亲王。
皇三子 爱新觉罗·阿拜 追封奉恩镇国勤敏公。
皇四子 爱新觉罗·汤古代 镇国克洁将军。
皇五子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因罪夺爵,子孙降为红带子。
皇六子 爱新觉罗·塔拜 追封奉恩辅国悫厚公。
皇七子 爱新觉罗·阿巴泰 追封和硕饶馀敏郡王。
皇八子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 (皇子时封贝勒)。
皇九子 爱新觉罗·巴布泰 奉恩镇国恪僖公。
皇十子 爱新觉罗·德格类 因罪夺爵,子孙降为红带子。
皇十一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 镇国将军;传一代,绝嗣。
皇十二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 罢英亲王。
皇十三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 追封奉恩辅国介直公。
皇十四子 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清成宗),后罢)。
皇十五子 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豫通亲王。
皇十六子 爱新觉罗·费扬果 黜宗室。
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的爵位,就可以看出,阿哥们的爵位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出生后,起点都是一样的,没有爵位,后来随着立功的表现,努尔哈赤会为儿子封爵位。
就像努尔哈赤称汗时,封了“四大贝勒”,分别是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当时的贝勒就相当于后来的亲王,级别很高。
努尔哈赤的这些儿子,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所以清朝初期的封爵,主要是看战功,当然也与大汗的喜好有关,但是战功是第一位。
除了“四大贝勒”,其他后来获封亲王等爵位的,都是后来皇太极封的,当然也是看战功和实力。但是皇太极称帝后,也封了自己的儿子豪格为亲王,目的也是想扶持自己的实力。
总结一下,清朝初期的阿哥封爵,主要是看战功和实力,当然还有能力。
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幼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生母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庶妃那拉氏,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生母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生母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襄昭亲王。
但是等到清朝入关后,就不一样了,这时候虽然也是看战功,但是却没有那么重要了,顺治皇帝亲政后,就曾封自己的弟弟博穆博果尔为亲王。
当然也有因为军功被封为亲王的,就像顺治的五哥硕塞,他就是因为跟随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追击李自成,后来又南征南明福王朱由崧,屡立战功,一步步的成为亲王。
顺治的八个儿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1651年12月13日-1652年3月9日),生母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9月8日-1703年8月8日),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封裕亲王。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即康熙帝。
皇四子荣亲王(1657年11月12日-1658年2月25日),生母为孝献皇后董鄂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生母为陈图塞尔福晋,封恭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生母为唐璟福晋。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生母为钮祜禄福晋,封纯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生母为塞母肯额捏福晋。
顺治的儿子们封的爵位都不低,但是除了皇四子荣亲王因为是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的儿子,刚出生就封了亲王,其他的都是康熙皇帝后来封的,康熙还是不错的,能活到成年的兄弟们都封了亲王,只有幼年夭折的没封。
总结一下,这时候虽然封爵不那么考虑军功了,但是皇子获得高爵位还是很难的,一般都是等后面的皇帝封赏,而这时候就不能说是皇子了。
康熙的儿子们
皇长子:胤褆(1672-1735),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生母惠妃叶赫那拉氏。
皇次子:胤礽(1674-1725),原名保成,皇太子,后被废。谥曰密,为理密亲王,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皇三子:胤祉(1677-1732),诚郡王,谥曰隐,为诚隐郡王,生母荣妃马佳氏。
皇四子:胤禛(1678-1735),即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皇五子:胤祺(1680-1732),恒亲王,谥曰温,为恒温亲王,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皇六子:胤祚(1680-1685),幼殇,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皇七子:胤祐(1680-1730),淳亲王,谥曰度,为淳度亲王,生母成妃戴佳氏。
皇八子:胤禩(1681-1726),廉亲王,生母良妃卫氏。
皇九子:胤禟(1683-1726),固山贝子,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䄉(1683-1741),初封敦郡王,雍正时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释放,授辅国公品级,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一子:胤禌(1685-1696),11岁殇,无谥号,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皇十二子:胤祹(1686-1763),履亲王,谥曰懿,为履懿亲王,生母定妃万琉哈氏。
皇十三子:胤祥(1686-1730),怡亲王,谥曰贤,为怡贤亲王,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四子:胤禵(1688-1755),恂郡王,谥曰勤,为恂勤郡王,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皇十五子:胤禑(1693-1731),愉郡王,谥曰恪,为愉恪郡王,生母顺懿密妃王氏。皇十六子:胤禄(1695-1767),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生母顺懿密妃王氏。
皇十七子:胤礼(1697-1738),果亲王,谥曰毅,为果毅亲王,生母纯裕勤妃陈氏。
皇十八子:胤祄(1701-1709),8岁殇,生母顺懿密妃王氏。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1702-1704),3岁殇,生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子:胤祎(1706-1755),贝勒,谥曰简靖,为简靖贝勒,生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一子:胤禧(1711-1758),慎郡王,谥曰靖,为慎靖郡王。生母熙嫔陈氏。
皇二十二子:胤祜(1712-1744),恭贝勒,谥曰勤,为恭勤贝勒,生母谨嫔色赫图氏。
皇二十三子:胤祁(1714-1785),郡王品级贝勒,谥曰诚,生母静嫔石氏。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祕(1716~1774),諴亲王,谥曰恪,为諴恪亲王,生母穆嫔陈氏。
康熙的儿子比较多,这里只是排序的儿子,还有很多因为生下来没来得及排序就挂了的。
从二十四个儿子可以看出,康熙在世的时候获封郡王以上的只有:直郡王大阿哥胤褆(后被康熙下令削宗夺爵、圈禁终身),诚亲王三阿哥胤祉,雍正王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恒亲王五阿哥胤祺,以及敦郡王十阿哥胤䄉。
其他的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八阿哥胤禩,才是个贝勒,很受宠爱的十四阿哥胤禵都没有爵位,所以康熙在世对于皇子们封爵,还是很慎重的。基本上康熙封爵,主要考虑的就是皇子的能力和家世,当然还有个人喜好。
雍正皇帝对于兄弟们封爵,完全就是派系的问题,支持雍正皇帝的肯定获得高爵位,就像十三阿哥,都干成铁帽子王了。
雍正皇帝的儿子比较少,能排序的只有六个儿子。
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李氏。
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李氏。
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李氏。
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和恭亲王,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刘氏。
雍正的儿子,只有弘历和弘昼被封为亲王,其他的都没有封爵,主要是雍正的儿子活到成年的也不多。
乾隆的儿子们
皇长子,永璜(1728-1750),追封定亲王,谥曰安。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质亲王,母纯惠皇贵妃。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殇,未封,母舒妃。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皇后那拉氏。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皇后那拉氏。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庆帝。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乾隆皇帝对于儿子们封爵,直接就是凭借个人喜好,因为乾隆是个很贪恋权力的人,因此他不让儿子们参与朝政,最后就导致他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最后选来选去,选了十五阿哥。
因为儿子们,不去参与朝政,所以乾隆看上的儿子就可以封亲王,比如永瑆和永琰,看不上的,比如十二阿哥,永璂,没有爵位,光头阿哥。
嘉庆的儿子们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未命名,幼殇。
皇二子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帝。
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同治三年十二月薨。
嘉庆的儿子们,除了老大死的早,然后旻宁和绵忻在嘉庆活着的时候就封亲王了,老三绵恺是郡王,老五因为生的晚,所以嘉庆没有封他爵位。从嘉庆这时候看出,清朝封爵,已经不那么慎重了,只要是皇子,都能弄个好爵位。
道光帝的儿子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这时候的皇子,怎么也可以混个郡王当当。至于咸丰皇帝更是就一个活下来的儿子同治,后面的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子嗣,不作讨论。
小结:清朝的阿哥们,活的并不容易,尤其是清朝的前期,如果没有战功,想要获得一个好的爵位,是很难的。虽然后来随着清朝统一战争的结束,阿哥们不用立战功也可以授予爵位,但是这时候又需要讨父皇的欢心,同时还需要母亲的家世。
如果阿哥在皇帝面前表现的太好,可能会遭到别的阿哥的嫉妒,暗中使坏,如果表现的不好,可能又会让父皇觉得自己没本事。所以获得高的爵位太难了!
阿哥们真正好过的时候,是嘉庆皇帝以后,这时候的阿哥,基本上都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爵位,同时内斗的也没有那么激烈。不得不说还是明朝的皇子比较幸福,怪不得明朝的皇子都不争皇位,一心想当王爷,主要是朱元璋的政策,让皇子们都有亲王爵位,真心比清朝皇子们幸福多了!
和吴邪到底什么关系?
据说是齐八爷的养子,原著没有交代的很清楚。和吴邪没什么关系, 吴邪从小被安排练齐羽的字迹,是为了混淆“它”的视听
步步惊心若兰爱的是谁?
在步步惊心中,若兰虽然作为八爷的侧福晋,她的心里却住着另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初恋--常青山。常青山是草原上的一个军士,与年少的若兰相知相爱。但因为若兰无意中得到了八爷的青睐,若兰父亲为讨好八爷,将青山派上前线致其身死,此事一直萦绕在若兰心中挥之不去。
瓦岗五虎的武力排名是怎样的?
不同版本的隋唐小说对于瓦岗五虎的记载不尽相同,对于结局交代比较清楚的是成书于清代的古白话小说《说唐全传》,所以我们以其为基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武艺排序书中前期和后期的五虎是有变动的,李密刚到瓦岗、程咬金让位时,李密大封百官,其中五虎依次为:飞虎大将军秦叔宝、猛虎大将军邱瑞、雄虎大将军王伯当、螭虎大将军程咬金和烈虎大将军单雄信,之后邱瑞战死,罗成加入西魏,顶了猛虎大将军的空缺。
所以说瓦岗五虎实际前后一共是六个人,其中有三人在书中有明确的排名,分别是罗成、秦琼和单雄信,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三人就一定位列五虎的三甲。
首先说罗成第一是毫无争议的,书中罗成七岁时就能打猛虎、破番兵,威震北平,枪法尤胜其父罗艺,到了十四岁使得一条丈八滚云枪有二百四十斤重,大隋朝第七条好汉。
罗成曾在扬州武举大会上连挑十八路反王麾下四十二员上将,之后又在龙鳞山回马枪枪挑杨林,威震天下,天下反王无不惧其威名,一生只在李元霸手中败过一次。
第二位个人更看好邱瑞。书中虽然有所谓的十八好汉,但点明的只有十三位,其中十二至十五以及十七空缺,根据战绩分析,邱瑞完全可以凭借实力入围,并且位居秦琼之上,列第十五位。
在邱瑞征讨瓦岗时,与巅峰状态的秦琼一番大战不分胜负,但在最后试图使用杀招时,因为被秦琼抓住勒甲绦所以收了势,与秦琼双双坠马,战成了平局。不过从当时的描写看,如果邱瑞拼着受伤完全可以一鞭将秦琼击杀。
第三位就是书中的主角秦叔宝,前期的秦琼完全是徒有虚名,而偌大的名声也都是在徐茂公有意安排下获得的。
潼关内三挡老杨林、潼关外九战魏文通,实际情况是被杨林和魏文通轮番血虐,当时的秦琼连杨林的三四棒都接不住,面对魏文通拼死最多也就接了十五刀。
四明山秦叔宝大战李元霸四十合而名扬天下,导致后来比罗成实力还强的伍天锡见了秦琼就跑。其实这是李元霸感念秦琼曾救了一家性命,得祖母嘱咐加上柴绍的半哄半吓故意放水,实际从头到尾李元霸只在秦琼存了杀心后象征性的回了一锤,还把秦琼的虎头枪打成了弯弓一般。
而秦琼的高光期恰恰是带了三分痨病之后,那时罗成已死,排名在其之上的大将俱已阵亡,放眼天下只有尉迟恭和伍云召之子伍登与其尚有一战之力。
第四位我选择程咬金,诚然他梦中得神仙传授的三十六路天罡斧法只有三招管用,但挫败了无数豪杰,可以说程咬金是真正高手的试金石。
秦母过寿时,程咬金因为没有贺礼,所以在树林中劫道,曾两斧击退了单雄信,故而将他排在单通之上。
第五位就是天下排名第十八,绿林总瓢把子,义薄云天、青龙星临凡的单通单雄信。单雄信的人品无双,排名也进入了排行榜,但是从战绩看,实在乏善可陈,我印象中似乎单挑没赢过。
最后一位是王伯当。他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箭术出神入化,大反山东时,一个人一张弓堵住唐壁的大门,令其连头也不敢露。另外天下第九的魏文通也是被王伯当一箭射死,所以如果算上射箭的功夫,除了另一个次元的罗成外,其他四人没人躲得过或者防得住。
但是抛开箭术,王伯当的实力就一般的多,扬州大战,在铁木金马前只走了三合便落败,而天下第五的伍云召只用了两枪就枪挑铁木金。
所以,抛开箭术,瓦岗五虎的武力排名为:罗成>邱瑞≥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
五虎结局小说罗成和秦琼,二人曾在北平府传枪递锏,同时立誓不藏私,罗成称若是藏私则乱箭穿身而死,秦琼称若是藏私则吐血而亡。
正所谓“戏言只道无凭证,过往神祇监察明”,二人一个留了回马枪,一个留了撒手锏。最终,罗成在随李建成出征刘黑闼时受尽迫害,又误中苏定方之计,致使马陷淤泥河,乱箭穿身而死;秦叔宝晚年和尉迟恭争帅,力举金狮,结果吐血而亡。
罗成一见大怒,弃了苏定方,即奔刘黑闼,一马抢来,轰通一声,陷入淤泥河内。那河都是淤泥,并无水泄,只道行走得的,谁知陷住了马,再也走不起来。两边芦苇内埋伏着三千弓箭手,一声梆子响,箭如雨下。罗成虽有十分本事,招架也来不及,只叫一声:“中了苏贼之计矣!”不防左肩上中了一箭,说声:“啊唷!”手中枪略松得一松,乱箭齐着。可怜一个罗成,正如:蜻蜓飞入蜘蛛网,顷刻难逃一命魂。竟射死于淤泥河内,就像柴把子一般,一点灵魂竟往山东来见妻子。
那秦琼听言,一发高兴。就把袍袖一捋,也是这样拿法,动也不动,连自己也不信起来,说:“什么东西?我少年本事那里去了?”犹恐出丑,只得用尽平生之力举了起来,要走三回,哪里走得动!眼前火星直冒,头晕凌凌,脚步松了一松,眼前乌黑的了。到第二步,血朝上来,忍不住张开口鲜血一喷,迎面一跤,跌倒在地,呜呼哀哉!
不过需要说明一点,秦叔宝举完金狮没有立刻就死,又在床上瘫了一段期间,直到盖苏文兵围凤凰山时才去世的。
邱瑞的死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倚老卖老,当时西魏攻打临阳关,邱瑞仗着是守将尚师徒的师傅,所以主动去游说,结果被尚师徒一顿怼,之后二人交战,尚师徒扯动呼雷豹,一声大叫将邱瑞掀翻,之后一枪刺死。
邱瑞听罢,不觉怒发冲冠,举起鞭来,照头就打。尚师徒把枪架住,微微冷笑道:“老师不要动怒,还是回去罢。”邱瑞哪里肯听,当的又是一鞭。尚师徒发恼起来,举枪劈面来迎,两马相交,鞭枪并举,未及八九个回合,尚师徒把呼雷豹领上痒毛一拔,吼叫一声,口中放出一道黑烟,把邱瑞的坐骑跌翻在地。尚师徒道:“报君以忠,容情便不忠了。”提起枪来,对中咽喉一枪,把邱瑞刺死了。
再来说程咬金,书中程咬金是土德星君临凡,遇土不死,所以在尉迟恭追杀李世民时,救驾的程咬金被三番两次打死又复活,加上他运气爆表,所以一直活到武周倒台,李唐复国才大笑而终,寿一百二十岁。
说罢,哈哈大笑,不觉倒于椅上,端然而逝。众人一见,齐上前叫道:“老千岁保重。”中宗也叫:“老元勋苏醒!”由你叫时,再叫也叫不醒。
单雄信在瓦岗解体后投了洛阳,之后秦琼与程咬金、罗成来投,单雄信盛情款待,没想到不久之后徐茂公潜入洛阳,为李唐做说客,挖走了秦琼和程咬金,只留下病重的罗成。罗成怕单雄信拿他出气,于是一通忽悠,说什么将来踏破唐营之类的鬼话,结果在病愈后,两家交锋时临阵倒戈。
单雄信心存死志,哭别娇妻,单骑冲入唐营,被罗成生擒,之后宁死不降又被徐茂公建议处斩。刑场之上大骂徐茂公与罗成,惹得罗成性起,一剑将单雄信砍为两段。
罗成上前道:“单二哥,小弟不是怕你不过,因我们多是朋友,岂可不敬你一杯?但你与俺表兄何等交情?众朋友多归了唐,单二哥这等执意,觉得太过分了些。今番小弟奉令监斩,你若要性命,可速速商议。不然,你快饮此酒,待小弟开刀。”雄信听见此言,骂道:“罗成!你这小贼种!背义投唐,我今生不能杀你,来世杀你全家。老子入你的亲娘!”罗成听他骂得刻毒,一时性起,大怒,拔剑把雄信一剑砍为两段。
王伯当一心效忠李密,在李密兵败投唐后依旧不离不弃,拒绝了李唐的册封,留在李密身边做个家将。
不想李密心生反复,打算趁着统兵出征的机会自立为王、东山再起,于是将意图告知妻子。他的妻子乃是李渊的亲侄女,李渊为了表示恩待李密所以在他投唐时,将公主下嫁。公主听了之后,痛斥李密,说的李密恼羞成怒,一剑把公主砍死,闯下大祸。
王伯当恨铁不成钢,却也不能在这时弃李密而走,于是保护他出逃,最终被唐军赶进断密涧死路。
李世民深爱瓦岗五虎之才,苦劝王伯当归降,不惜下跪相劝,王伯当虽然感念秦王恩德,但冲不出心中纲常的枷锁,为了不让秦王为难,心存死志的王伯当有意纵马挺戟冲出,唐军恐伤了秦王,乱箭齐发,将王伯当与李密一同射死在断密涧。五虎中最为善射的王伯当,最终死在了弓弩箭矢之下。
秦王一面说,一面就跪将下去。王伯当欠身道:“承千岁如此降礼情重,我王勇就碎尸万段,难以报德。奈王勇今生有主在先,愿来世做你臣子,以报大德便了。今日惟死而已。”秦王苦劝不从。王伯当勒马挺戟,这里大小将官一齐放箭乱射。
以上便是小编对瓦岗五虎武艺的排序和结局的简单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市面上《说唐》分为老版和改写版,改写版的内容删减改编很多,上述内容以老版《说唐》为依托,切勿混淆。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46310798740975741&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347031854804121658&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347031854804121658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347031854804121658","product_id":"3346310798740975741","title":"【聚优佳】说唐全传说不尽的英雄事讲不完的兴衰史国学经典书籍","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FpH5h15mvv7zfbSRFy2nVodtiBYbwww800-800~400x0.webp","price":3500,"market_price":3500,"cos_fee":175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46310798740975741%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47031854804121658%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47031854804121658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_eCJmJL-nrg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15,"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46310798740975741&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47031854804121658&alkey=13_85777155145_0_3347031854804121658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_eCJmJL-nrgu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说唐全传"}","commodity_id":"3347031854804121658","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46310798740975741%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47031854804121658%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47031854804121658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_eCJmJL-nrg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35,"price":35,"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46310798740975741&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47031854804121658&alkey=13_85777155145_0_3347031854804121658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_eCJmJL-nrguMAE","shop_goods_id":"3346310798740975741"}","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FpH5h15mvv7zfbSRFy2nVodtiBYb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5,"promotion_id":"3347031854804121658","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聚优佳】说唐全传说不尽的英雄事讲不完的兴衰史国学经典书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