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一句著名的古谚。意思是:了解自己和敌人,就能在一百场战斗之中安然无恙。这句话源自《孙子兵法》,提醒我们要努力了解敌人,才能打赢最终的胜利。知己知彼,是指要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敌人的实力,全面考虑战略优势和劣势。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敌人的实力,就能够从容应对他们,采取有效的行动来获得胜利。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这句谚语:“在决定胜负之前,先调查敌我双方的情况。” 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全局,全面了解自己和敌人的实力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是否攻击,并保障自己能够安全地赢得胜利。
孙子兵法在今天是否还有实战意义?
《孙子兵法》由于时代的限制无法完全指导现代战争,譬如步枪、大炮、坦克和飞机的使用方法《孙子兵法》就无法告诉你。同样孙子处于的文明是农耕文明,《孙子兵法》的有些规则对于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并不适用,农耕文明关起门来就可以过日子,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就不行。指望一本两千多年前的书就能解决现代战争问题,联系现实这是很难实现的。
但是不可否认,《孙子兵法》在战略层面指导了战争的,即使在两千年后也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说理论太虚,咱举点例子。《孙子兵法》作战篇有如下论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这些话的大意就是出门打仗是很费钱的,但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带甲十万,备足粮草才出兵。打仗要速战速决,仗打久了,就是钝兵,而且会造成国库的空虚,给其他诸侯可乘之机,即使是再智慧的人也无力回天。下面是例子:2001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发动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2012年5月2日正在对阿富汗进行突击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阿富汗战争即将结束。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这两场战争,美军阵亡了5000多人,反恐战争军费超过一万亿美元。一万亿美元什么概念?2011年1月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持有的美国国债1.1547万亿美元。按照欧美那套地缘政治理论,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是战略要地,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占领并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也就是美国迟迟不走的原因之一。但是按照《孙子兵法》的理论,战争要赶紧打完,好班师回朝,不然军费上升会给其他诸侯(俄罗斯、中国等)以可乘之机。欧美的战争理论是基于零和博弈理论,这种理论的危险在于他将一切都对立起来,而罔顾自身国家的根本利益和能力。按照马汉的海权论,在20世纪10年代和30年代都掀起了造舰狂潮,结果打完二战大家才发现,咦?苏联没造几艘战列舰居然也成了世界第二,这玩笑开的有点大!个人认为西方的战争理论更强调竞争,而《孙子兵法》则强调保存自己,使得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以利于下个挑战。
知此知彼还是知己知彼哪个才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一语出自《孙子兵法》一书中《谋攻篇》,原文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不仅可以用于指导军事,还可应用于政治、经济等众多领域。在现代社会,更是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从战争角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最光辉的军事思想,同时他提倡的谋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认为它始终贯穿于《孙子兵法》之中。何谓“知己”,知胜有五,对自身条件的严格审查和分析,这样才能做好客观的分析,才能知道我方的军事优势何在,以此进行谋略和战术安排。何谓“知彼”,知彼即对敌方的力量能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敌人的优势和劣势,以做到避强击弱,因敌谋略,采取不同的应战方案。所谓“知己知彼”即为了“运筹于帷幄之中”,以“决胜于千里之外”。
二、从政治角度
政治斗争中,进行的双方必定都各有优缺点。要赢得竞争对手,特别是集中争取选票的过程,必定要先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在任何一个时候是可表现。对于对手,要充分了解他的缺点,以进行目的性的攻击,或者制造机会让对手出错,以此战胜。
三、从商业角度
商业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竞争讲究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准确、全面、深入的了解,以进行周密严谨的分析,做出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和应对措施,以获得竞争的胜利。企业活动中,市场需要进行商业调查报告,对消费者进行竞争双方产品使用情况的调查,对企业自身环境先知,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详细信息先知,那么就可以进行严密的“庙算”,战略也便会取得成功。
孙武治军思想核心是什么?
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知彼知己,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2.以正合,以奇胜:即在作战的战术部署中,兵力部署以承担正面作战为正,进行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担任钳制敌人主力的为正,列阵对敌、明攻的为正,承担突击的为奇,采用机动、偷袭或者特殊战法的为奇。孙子提出作战必须有“正奇”的变化,要“以正合,以奇胜”,才能最终赢得主动;3.先胜而后求战:孙子提出,在战争前,应认真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力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无把握之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