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周易,周易好学还是易经好学?
应该还是周易比较好学。建议先从《易经》开始看。《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易经预测和易经术数预测是骗人的么?
《易经》预测和《易经》术数预测,预测系统、预测方法本身是不骗人的。《易经》预测的关键点是与现实结合的好不好,《易经》术数预测关键点是时间选择应用的对不对。
《易经》预测就是以《易经》原著为出发点,以《易经》“经部”六十四卦的卦象、义理、卦辞、爻辞等,来进行预测的方法,通常又叫“八卦预测”法。《易经.系辞》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见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能够预测的道理,是《易经》把一个事物分为了64卦384爻,通过“万物类象”的原理、方法,结合卦象、卦爻之间“时位中正”、“应比乘承”、“大小往来”等一系列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卦辞、爻辞的解读,来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说白了,它是一个万事万物都可以往里面进行套的公式,是一个模糊的数理运算模型。因此,其预测的结果对与不对,除了预测师本人能力、素质、状态的好坏之外,这一运算模型与现实实际的问题,结合的好与不好,就是能不能预测准确的关键。
而《易经》“术数”预测,就是在《易经》原著的理论基础之上,又引入了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六亲、八卦、八门、九宫、九星、十神,以及体用、世应、旺衰、强弱、扶抑、转换等要素、概念和方法的预测技术。比较而言,除了各术数方法之间应用上各有优劣之外,总体上“术数”比《易经》八卦预测,纳入了更多的分析要素,更加细化、更加具体、更加辨证,当然也就更加复杂,分析预测的结果内容也就可以更多、更全面。
《易经》“术数”预测,往往离不开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尤其是五行力量的对比。又因地支藏干、干支都必要化为五行的原因,因此,在《易经》“术数”预测当中,如果时间选择应用出现错误,那么干支的应用、排列、组合、分析,以及五行力量对比的衡量,就会出现系统性错误。正确的《易经》”术数”预测方法中,其时间的选择应用,应以“地方时”,即以“当地时间”为准,如果统一应用“北京时间”,则预测系统开始即会出现一连串的系统性错误。那样导致的结果,除了不够精准之外,差之毫厘、错之个里,预测结局的大相径庭,甚至完全错误都将是可能的。
因此,看一名《易经》“术数”预测师,是真是假,水平的高低,首先就是看其是应用“当地时间”,还是通用“北京时间”。“时也,命也”、“时之义,大矣”,因为中国干支纪年、纪时的科学性,就在于天干、地支共同、同时包涵了时间和空间的转化,而地球万事万物,特别是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都必然地受到时间和空间运转的同时影响。故此,《易经》“术数”预测,对不对的一个很关键点,就是其时间选择应用的当不当与否。尤其强调要用当地的时间和空间地理位置。
啰嗦的比较长,目的是为了解释清楚一点。如果把《易经》“术数”的分类,如相术、风水、六爻、四柱、梅花易数、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等,以及各自门派分开讲,一是难度很大,二是篇幅限制,把它们放在一起,找出共性的影响,写到一篇文章之中,难免不深不细。仅仅表达一些观点而已。这样,难免会让《易》大家和“术数”专业老师嘲笑很肤浅,但作为闲聊交流,这样也未尚不是一种好的方法。欢迎各位《易经》大家和老师们,讨论交流和批评斧正!谢谢您了!??????
研究易经在当前还有前途吗?
这是一个既有高度又有难度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是中国文化的共同源头。所以,否定“易经”,就等于从源头上否定了中国文化。理由如下:
其一,“易经”打开了宇宙天地秘密。我们的祖先,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望诸物,近看人身,发现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化生了天地万物,孕育了地球生命。伏羲“一画开天”创立先天八卦,时更三古三圣,易经体系日趋完备周成,最终凝结为“周易”这部经典,将天地自然法则装进六十四卦,予以传承。所以,才有“易经是折叠的天地,天地是打开的易经”,“易与天地准”等精彩的评价。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指出,易经是宇宙代数学。
其二,“易经”创立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思维。我们的先祖,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生命万物,与天地自然法则,呈现出高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自然法则始终主宰着生命万物的兴哀成败。由此,易经才创立了天地人三才模型,建立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思维,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生成机制,中国文化也由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发展壮大。比如“法于阴阳,合于数术”的中医理论,追求阴阳和合的风水理论等等。
其三,“易经”孕育了丰富的中国智慧。六十四卦,既是天地规律的演化,也是社会法则的推演,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卦序的排列顺序,透视了自然社会演化的节律。一个卦象,装进人类启蒙的智慧。诸如潜龙勿用,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仅仅一个乾卦,就包含了如此丰富的智慧。
其四,“易经”承载了强大的中国精神。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泽火革”的改革精神,“水泽节”的节俭精神,“地山谦”的谦虚精神等等。所以,“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智慧库,精神库。读懂易经,就真正读懂了中国文化。个人认识,供互相交流。
易经到底能不能算卦?
所谓的易经,现在指的就是周易。《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所谓的占卜就是算命。俗称就是算命。这里算谁的命呢?自己的命,别人的命。我看算谁的命都是不好的。为什么?算得出来吗?算不出来的。
人的命,自己的命,别人的命。命是什么东西?所谓的命,无非就是生死。俗语也说生死由命,可见命就是生死,或者更通俗的一点说,就是福祸。关于福与祸的关系,道德经里有这样的描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简单的说,福与祸相依,前后相随之。避开了祸,福就没有了。算来福,祸就跟着来了。
能不能只要福,不要祸啊?可以的。找到福与祸,把福与祸分开,把福留下来,把祸赶走。这样也就只要福不要祸了。可是怎么找到福祸?又如何的把福祸分开?究竟有没有找到福祸,有没有把福祸分开,这些内容做为普通人的我们又如何的用眼睛观察到的呢?
总之,一句话。易经不要看。算命都是假的。读易经,自取其祸,招灾惹祸。看不懂易经,是祸。看懂易经了,是大祸。福祸相依,大祸会有大福的。也可以这样的理解。不过,大祸大福,也意味着天大的因果。一个普通人可以承受吗?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
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国古代的大数据?
从概念名称解读《易经》的数据之学
《易经》原本只是占卜之学,可以理解为中国第一部无字天书,除了图就是几组数据,后来《易经》中的《连山易》《归藏易》失传后,只剩《周易》,人们常以《周易》而代称《易经》。其小概念又称术数学,是古代神秘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数理,来预测事物发展变化趋向的学问。术即方法、方技之术;数,即规则,世俗常以气数和命运代之。
“易”上日下月,寓含阴阳交合之意,阴阳互化即“易”的变化之意,合起来即是阴阳交合而化生万物。孔子是研究易经的集大成者,是他将周易的占卜之学解释升华成哲学的,他对易经的总结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又说“易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意思是说,易经的简单的几组卦、爻之象变化无穷,涵盖宇宙万事万物,无不应验精准。
最早对易经给一解释的传说是孔子(也有说是伏羲的,也有说是秦汉时期学者的,存疑,不议),他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太极即是太一,就是整个宇宙鸿蒙未开,处于"一“的状态,一分为二是为天地,而有了阴阳;阴阳互化而生金木水火四象;四象作而生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即是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卦;此八卦相重而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些卦、爻的交叉显象,无休无止,含盖了宇宙十方之万象。”卦“即是挂,挂在那里的意思;”爻“即”交叉意。
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源于易经大数据圣人们认为:草木有生有气,禽兽有生有气有知,人有生有气有知有义,人是宇宙万物中第一贵的。因此,必须以人为本,用人的不同类型的总数来代表宇宙万物的总数。那么,人有多少种不同的类型呢?用农历来记录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一昼夜按十二个时辰计算,结果有5184000千种不同类型的命运。于是,圣人们就以5184000种命运为基础创作出了《易》,5184000 这个数字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根,由这个根延伸出来的经典就是中华文化的魂。
5184000这个数字就是老子和孔子说的道,5184000 缩小为二十二个干支,二十二个干支又缩小木火土金水,简称五行,这个五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这五种物质又简缩为阴阳,这个简化过程就叫“大道至简”。
所有人的属性只有五种,即:木火土金水。属性是木的人叫木命,属性是水的人叫水命等。
圣人们将不计其数的宇宙万物简化为 5184000种明物质,在这些明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是阴阳纠缠的结合体。例如: 一支笔、一把椅子、一粒米、一个人、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一个碗等。都是阴阳纠缠的结合体。阴阳无处不在,无处不是阴阳。
后来圣人们将代表阴的部分演化成乙丁己辛癸丑卯巳未酉亥这十一个干支,将阳的部分演化成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这十一个干支。在这二十二个干支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地支。
天干代表天宇物质,这个天宇物质是抽象的,所以孔子说“在天成象”。地支代表大地上的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孔子说“在地成形”。经过圣人们的再次细化,天干地支代表的物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质。
易经数据与命理格物“格物”是《系传》上第一章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略语。“格物”的意思是:一、根据一个人的八字来衡量,如果这个八字中阴的能量超过阳的能量,那么,这个人就属于阴性物质,反之,就是神性物质。二、根据八字的阴阳属性,再把自然界的物质,即:木火土金水分为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这两个过程就叫命理“格物”。
八字:甲辰 丁卯 乙亥 己卯
按照两千多年来流行的预测方法:这个八字年柱是甲辰,甲辰乙巳佛灯火,因此,这个八字是火命,这是错误的。一个人是什么命,必须以日干的五行属性来判定。这个八字的日干是乙,乙的五行属于木,因此, 这个人是木命。
这个八字中的乙木就代表命主本人,与乙木是一党的干支叫做阳,在这个八字中,甲卯的属性是木,甲卯与乙是一档,亥是水。水生乙木,水也和乙木是一类,辰是土,但是卯辰合木,辰也变成木与乙木是一档了。在这个八字中,有五个干支与乙木是一档,只有丁和己和乙木不是一档,这样,阳的能量就大于丁和己的能量,因此,这个人在宇宙万物中属于阳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就知道:水木是这个人的阳性物质,火土金是这个人的因性物质。
八字:辛卯 丙申 戊子 乙卯
每一个八字都是阴阳纠缠体,如果阴的能量大于神的能量, 这个八字就是性物质;反之,是阳性物质。
这个八字的日干是戊土,所以,这是一个土命。在这个八字中,只有丙火与戊土是一档,其余的辛卯申子乙卯都和戊土不是一档,这一档的能量大于戊丙一档的能量,戊土是阳,神的能量没有阴的大,所以这个人属于阴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就知道。
八字:癸巳 甲子 丁酉 甲辰
无论在任何一个八字中,都要首先将日干看为阳。如果八字中的阳的能量大于因的能量,那么,这个日干就是阳,反之,这个日干就是阴。
这个八字中,与日干丁火为一档的是巳和两甲,共四个干支, 即阳占四个干支,剩下的阴有癸、子、酉、辰,阳也占四个干支, 看似阴阳平衡,其实不然。因为癸为水而生甲木,甲木生丁火, 这叫做杀生印,印生阴。子水为官,而子水生甲木,甲木生丁火, 这叫官生印,印生身。这样,癸和子就变成了阳,所以,在这个八字中,阳的能量大于阴,这个日干代表的人属于宇宙万物中的阳性物质。以此知道:木和火对于这个八字来说是阳,土金水对于这个八字来说是阴。
八字:乙酉 乙酉 辛巳 丁酉
日干辛金是阳,与它同档的月支和时支酉都落空亡,只剩年支酉,然而,这个酉被日支巳火克掉了,因此,日干辛金成了光杆司令,这样,阳的能量就小于阴的能量了,所以,这个八字代表的人是宇宙万物中的阴性物质。对这个人来说水、木、火是他们的阴,土和金是他的阳。
根据一个人的八字,先将区别是阴物或阳物,再以这个结果为依据,将木火土金水分为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这个过程就叫“格物”。“格物”是进入《易》文化大门的门坎,千千万万的《易》学者倒在这个门坎脚下。
小结:当代大数据只是《易经》大数据涵义之冰山一角不管是宇宙天地,还是万事万物人类生灵,其间的一切生死存亡盛衰损益无不可在易经的数象上得以反映,更主要的是,《易经》经过孔子作传后,又经历代与时俱进地演化推进,使《易经》成为锻炼人们思维,铸造华夏民族性格的重要精神源头。
易经从单纯的占卜学迈进哲学领域,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学习借鉴其间智慧的,无不涉及从天地混沌的”0(无)“开始到”1“的推进,然后1而2,2而3,3生万物的宇宙全息变化过程,包含了宇宙无始无终的全部数据,也包括了全部的显性和隐性的数据。也就是说,无论人类发展到什么程度,《易经》的智慧、推算术数永远不落后,而当代的大数据,只是《易经》“数相”中的应有之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