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古青,明代胡善祥皇后被废除后?
胡善祥被废之后,她的婆婆诚孝昭皇后张氏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是事实。但是,明宣宗朱瞻基似乎并没有“后悔”,因为废后之事本来就是明宣宗与孝恭章皇后孙氏合谋的!明宣宗主导了废后事件,废后之后又“后悔”,这从何说起?
随着最近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明宣宗、胡善祥与孝恭章皇后孙氏的“三角恋”又被众人给扒了出来!剧中严重洗白了孙氏、黑化了胡善祥,似乎“孙若微”才是受害者……可事实上,胡善祥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从头至尾,无论被迎娶为“太孙妃”还是立后、废后,胡善祥都是被动接受,毫无一点主动权可言。
孝恭章皇后的前世今生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说“孙若微”是什么“靖难遗孤”,而且还是杀手出身。实际上,孝恭章皇后到底叫不叫“孙若微”都是有待商榷的!无论《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还是清朝编纂的《钦定明史》中都没有提及孝恭章皇后的名字,我们只知道她姓孙,至于是不是名“若微”,无考!
真实历史上的孝恭章皇后孙氏也不是“靖难遗孤”,更不是什么杀手!史籍对孙氏出身的记载是相当明确的,她是如假包换的“官二代”,只不过她父亲的官职不太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副县处级”——孙氏的父亲孙忠是明朝的永城县主簿。明清时期,主簿与县丞、典史同为县令佐贰官(副职),县丞为正八品、主簿为正九品、典史不入流,但都有“正式编制”,是在吏部备案的正式官员、不属于吏。
诚孝昭皇后张氏的生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因此与身为当地官员的孙氏的父亲孙忠有所接触。恰巧明宣宗这位姥姥看上了自幼聪明伶俐的孙氏、想把她收作外孙媳妇,于是便将孙氏介绍给了自己的女儿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见年幼的孙氏长得漂亮又聪明伶俐、也颇为喜欢,于是便将年仅十几岁的孙氏带回了太子宫中教习礼仪,准备将来嫁给自己的儿子朱瞻基(明宣宗)为妻,这里面颇有些“童养媳”的味道。明宣宗对此也心知肚明,加之孙氏也颇对明宣宗的脾气。一来二去,二人“青梅竹马”、感情迅速升温,明宣宗也将孙氏视为了自己未来的“太孙妃”。
废后胡善祥的前世今生既然孙氏是诚孝昭皇后张氏选中的儿媳,那么胡善祥又是怎么“第三者插足”的呢?这还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彼时的明仁宗还没有即位、只是皇太子而已,因此明宣宗的婚事他这位亲爹根本做不了主,做主的是明宣宗的祖父明成祖!因为司天监奏请之故,明成祖来了个“乱点鸳鸯谱”,将锦衣卫百户胡荣的女儿胡善祥指定为了明宣宗的正室。所谓司天监奏故,大概其是出于“八字”之类的理由吧,又或许是明成祖为了防止张氏外戚做大而刻意为之。总之,孙氏落选了。时为皇太子的明仁宗周围本就有汉、赵二藩虎视眈眈,明仁宗和明宣宗是不可能公开违逆明成祖的!就这样,胡善祥成为了“太孙妃”,诚孝昭皇后张氏内定的“太孙妃”孙氏只能屈居侧室,这也为后来明宣宗废后埋下了伏笔。
洪熙元年,明仁宗即位,胡善祥名分早定,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十个月之后,明仁宗驾崩、明宣宗即位,同样因为名分早定,明宣宗也不得不册立胡善祥为皇后,孙氏只能屈居贵妃之位。为了释放政治信号、也为了宽慰孙氏,明宣宗居然违反明朝“帝王侧室有册无宝”的祖制,给身为贵妃的孙氏也颁发了金宝!实际上,到这个时候,明宣宗废后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废后仅仅是时间问题,明宣宗缺少的也只是一个理由!
可胡善祥的大度、谨慎却让明宣宗无从下手,史载胡善祥“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换言之,胡善祥为人敦厚、不争不抢,以至于明宣宗根本找不出废后的理由。直到宣德二年,这一切才发生了逆转,这一逆转的节点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出生。
明宣宗废后的理由明宣宗虽然不喜欢胡善祥,但有祖父和父亲在、有祖制在,明宣宗也不能过度冷落胡善祥,所以胡善祥和孙氏不相伯仲,都有孩子出生。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女孩,直到宣德二年明英宗出生,明宣宗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而这,正好给了明宣宗废后的绝佳理由。
在明英宗出生之后,明宣宗随即以“无子”为由、逼胡善祥逊位!这真的是欲加之罪了,胡善祥并不是不能生育,她已经生了两个女儿了,假以时日,谁敢说她就一定生不出儿子来?但明宣宗不管,认定了胡善祥“无子”。在明宣宗的步步紧逼之下,胡善祥不得不“主动”退位让贤……宣德三年,明宣宗正式废后,胡善祥退吕长安宫,而且被“出家”、成了道姑。同年,孙氏如愿以偿、“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后。
诚孝昭皇后态度的前后反差经历了废后事件之后,原本非常喜爱孙氏的诚孝昭皇后张氏都觉得儿子明宣宗和孙氏这事儿做得太过分了!她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事后,张氏经常召胡善祥到清宁宫陪伴自己、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为了表达自己对儿子明宣宗废后的不满,在清宁宫举办“家宴”时,张氏仍然按照以前的规矩,让胡善祥坐在孙氏的上首!搞得孙氏非常不悦。但张氏毕竟是自己的婆婆、而且好歹也是自己曾经的“伯乐”,孙氏有一万个不痛快,也只能咽下这口恶气。明宣宗自知废后理亏,自己的老娘这样做,他也不便多说什么……
在婆婆张太后的庇护之下,胡善祥虽然被废,结局却是历朝历代废后中“最好”的。即便在孙氏成为皇太后之后,因为有太皇太后张氏庇护,胡善祥依然安安稳稳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正统七年,张太后驾崩。胡善祥失去了最后的依靠,终日以泪洗面,一年之后便郁郁而终了。因为彼时孙氏已经成了皇太后,在她的干预下,辞世的胡善祥并没能获得应有的待遇,曾经的堂堂大明皇后仅仅被以嫔御之礼下葬,而且未能葬入明宣宗的景陵!
直到天顺六年孙氏去世之后,明英宗才于次年恢复了自己这位嫡母的皇后身份并予以追谥。因为生母孙氏已经升祔太庙,胡善祥虽然复位,却未能再升祔太庙。平心而论,明英宗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如果将胡善祥升祔太庙,自己的生母孙氏将如何安置?这是明英宗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了自己皇位的正统性,明英宗也只能委屈自己这位嫡母了。
明英宗身世之谜官方史籍对于明英宗身世的记载是相当明确的,他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所生。但野史杂说中却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说明英宗是明宣宗与宫人所生,是明宣宗与孙氏合谋、由孙氏抱养了宫人之子冒充亲子,简直与宋仁宗赵祯的身世“如出一辙”!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且不说孙氏是可以生育的,她完全没有必要抱养别人所生的儿子,大不了再晚几年,只要明宣宗“努力”,孙氏完全有可能生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不是吗?真的多年都等下来了,为何急于一时、非要抱养一个?再者说,彼时即便明宣宗与宫人生下了庶长子,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框架下,庶长子是威胁不到嫡子的,只要胡善祥没有再度怀孕,这根本不是问题。明宣宗又为何要与孙氏合谋演这么一出大戏?更何况,如果孙氏再生出一个儿子,这个抱来的儿子将如何安置?
再就是“夺门之变”后明英宗的反应了,“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人在孙氏的默许下拥立了时为郕王的景泰帝为君。“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将景泰帝定性为了“乱臣贼子”并杀掉了于谦等人,但与此事密切相关的孙氏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或许有人要说了,孙氏是明英宗名义上的生母、皇太后,明英宗不得不顾及“以孝治天下”。诚然,明英宗无法废黜孙氏,但用明宣宗的原配胡善祥压制孙氏还是可以的吧。可明英宗直到孙氏去世之后才恢复了胡善祥的皇后身份!再退一步,明英宗保留孙氏的皇太后之尊,将其变相软禁还是可以做到的吧。可明英宗同样没有!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孙氏就是明英宗的亲妈,所以明英宗才氏选择了“宽恕”,不是吗?否则这一切都很难说通。
综上所述,胡善祥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被命运裹挟的可怜之人,电视剧《大明风华》严重黑化了这位可怜的女人!相反,孝恭章皇后孙氏咄咄逼人,到头来却被电视剧给洗白得干干净净,似乎她才是“受害者”。现在的电视剧颠倒黑白的能力绝对不是一般二般的!
清朝被废的皇后?
清朝唯一被废且改嫁的皇后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是卓礼克图亲王博尔济吉特·吴克善的女儿,顺治帝的母亲孝庄太后是吴克善的妹妹,也就是说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被父亲吴克善接回去后再没有回到顺治帝的后宫,如果说博尔济吉特氏与顺治帝的年龄相当,即使她生下了孩子,再改嫁他人也有很大的可能,并且博尔济吉特氏就算不嫁给皇帝,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娶的,这其中也是她的家族所带来的影响力。
满族皇后是谁?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姐姐——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皇太极生母。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多尔衮生母,顺治年间剥夺。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太宗皇后,无子,生三女。
孝庄文皇后(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福临生母,孝端文皇后的侄女,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世祖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太后侄女,顺治年间剥夺。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之侄女,无子女。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玄烨生母。
孝献皇后(董鄂妃):董鄂氏——世祖帝妃,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帝第一任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康熙帝第二任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第三任皇后,胤禛养母,封后翌日崩逝,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禛生母。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生母。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第一任皇后。
高宗废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帝第二任皇后,永璂生母,乾隆年间剥夺。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帝第三任皇后,颙琰生母。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帝第一任皇后,旻宁生母。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帝第二任皇后。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宣宗追封皇后。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詝生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乾隆朝著名驻藏将军成德之曾孙女。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未及咸丰帝即位即去世,后追封。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咸丰帝妃,辛酉政变后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咸丰帝妃,同治生母,光绪养母,1861年~1908年间清朝实际统治者。
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阿鲁特氏——同治帝唯一的皇后,同治驾崩后因抗议慈禧专政绝食而死。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光绪帝唯一的皇后,宣统年间同摄政王载沣共同辅佐宣统帝,1912年2月12日,以太后名义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结束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孝恪愍皇后:郭布罗·婉容——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是溥仪退位之后娶的皇后满族正白旗。2002年爱新觉罗家族后人为其上谥号孝恪愍皇后(真正意义上属于清王朝覆没后的皇后)。
清朝皇帝把公主不断嫁给蒙古王公?
首先清代与蒙古尤其是科尔沁部关系极为密切,双方相互联姻十分频繁,故而不存在愿意娶蒙古公主的情况。
尤其满清入关以后,为了维护统治与蒙古联合,而清廷对蒙古采取三大策略: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其中第一点就是推崇“满蒙联姻”,大量蒙古贵女嫁入清廷,也有大量清朝宗女远嫁蒙古。
1、历史渊源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日益强大,遭到其他女真部落的抵制,与当时实力最强的叶赫部更是水火不容。而科尔沁部是蒙古诸部之一,清代属漠南蒙古,内藩蒙古。其属于成吉思汗的后代,是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嫡系血脉,在草原上有着极为强大的号召力。
为了发展壮大,努尔哈赤与科尔沁部落互结联盟。据记载清朝公主下尔济吉特家族30余人,博尔济吉特家族也有10位女子成为清朝后宫显赫的后妃。(有清一代,皇族成员共娶蒙古各部之女163人,其中娶自科尔沁部达57人,占了近35%。)
二、人物案例
1、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其妃子——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冰图郡王孔果尔女。
万历四十三年归太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众多妃子中的一位。顺治十八年,清圣祖即位,尊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康熙四年,薨。2、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清太宗皇太极的宠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19世孙女。
3、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本名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生卒年不详,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顺治八年,立为皇后;十年,被废,降为静妃,迁居别宫。无子女。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之东(孝东陵),祔太庙。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淑惠妃,清顺治帝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的妹妹;顺治十一年,册为妃。
悼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和硕达尔汗亲王满珠习礼之女,为孝惠章皇后的姑姑,也是顺治帝生母的侄女,即顺治帝的表妹。
4、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
烨慧妃(?-1670)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康熙帝最早的妃嫔之一。幼年被选入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康熙帝渝礼部,追封宫中待年的博尔济吉特氏为慧妃。康熙二十年移葬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5、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资料暂无)
6、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颖贵妃(1731年-1800年)巴林氏,蒙古族,蒙古镶红旗人,都统兼轻车都尉纳亲之女,乾隆帝嫔妃之一。初进宫时受封为贵人,乾隆十六年册为颖嫔,二十四年册为颖妃。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
恂嫔,霍硕特氏,亦作郭氏,台吉乌巴什之女。生年不详,乾隆二十六年八月,扈从木兰,二十六日突发急病、薨于行在。二十七日乾隆帝谕: "郭贵人薨逝,著追册为嫔。所有一应典礼,该衙门照例办理"。
7、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 、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生母。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孝静成皇后去世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五年,晋尊为康慈皇太后。8、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同治十四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为嘉顺皇后。
恭肃皇贵妃(1857年-1921年),阿鲁特氏,同治帝妃嫔,蒙古正蓝旗人,父大学士赛尚阿。生于咸丰七年八月初三。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是赛尚阿第三子(即恭肃皇贵妃的哥哥),皇贵妃虽是皇后的姑母,却比皇后小3岁。
9、康德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
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字蕙心,自号爱莲,蒙古族,鄂尔德特氏,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
顺治和孟古青生下的孩子后来结局?
没有孩子
顺治八年八月,册立为皇后,后因嫉妒、奢侈与顺治帝感情不睦。顺治十年八月,顺治终于以“忍无可忍”将她降为静妃,她是清代唯一一位废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