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故事,颜回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颜回的故事:真正圣贤的人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注重精神上的崇高,所以,即使环境残酷,物质匮乏,有贤德的人一样能够在精神世界寻得善果。
而庄子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则是通过论述忧患在人们走上成功道路中起到的作用,教导人们 要有危机意识,不能沉溺于享乐。
孔子淡泊名利的故事?
从孔子的淡泊名利中品位人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正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孔子这一生的真实写照。孔子放弃官场中的荣华富贵,奔走于列国之间14年,颠沛流离,箪食瓢饮,只为了心中那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仰而拼搏,他摒弃功名利禄,他那份拼搏的精神也经过时间的淘洗变得更加熠熠生辉。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庄子在濮水钓鱼,淡然拒绝楚王“以国事相累”的诱惑,是淡泊名利;陶渊明毅然舍弃彭泽县令的官位,回归田园生活,是淡泊名利;钱钟书埋头治学,多次拒绝媒体的采访,是淡泊名利。但我认为淡泊名利的最高境界不是清静无为,清心寡欲,而是谋天下之力却不居功,能够激流勇退,不留恋功名利禄。华盛顿历经千辛万苦,为赢得美国的自由立下汗马功劳,却谢绝了黄袍加身的建议,回到自己的田园过起了平静的生活。他以一己之力,奠定了美国的民主基础。却不居功自傲,其人格之高尚伟大,可与日月争辉!
梅花的淡泊也让不少的文人雅士喜欢在风雪中欣赏梅花的傲骨。她拥有着一缕清香,一份白,还有那份坚韧的品性。她不去姹紫嫣红的花园中与百花争春;不去夏日的池塘里与映日荷花斗艳。她选择在寒冷的冬日伴随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悄然绽放,默默地给白雪沾染上一缕清香,默默地展现她的高洁品性,让我们明白,最默默无闻的,往往却是最成功的。
三月细雨霏霏,纤细如丝却悄然浸透大地;裂谷细流涓涓,宽不过手掌却悄然汇聚成江河;蒲公英白羽成团,细绒微小却悄然遍布世界。孔子没有选择高官厚禄所带来的诱惑,而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孔子的光辉照耀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将其熔铸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子的心中,他的淡泊名利值得后人学习。富贵如浮云,淡泊名利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坐忘的故事出自于《庄子 大宗师》。原文为: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用现在的白话文说,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
有一天颜回跟孔子说:老师啊,我进步了!那孔子就说:你进步什么东西啊?颜回就说:我已经不再想着仁义这个东西了。(去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都能够不违背仁义了!)孔子就说:可以,但还不够好。
过了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然后又来说:老师我又进步了耶。那孔子就说:怎么回事呀?颜回就说:我已经不再想着礼乐这个东西了。(去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都能够不违背礼乐了!)。孔子继续说:很不错,但是还不够。
然后呢又过了几天,颜回又来跟老师说:我进步了,那孔子就问他说:怎么个进步法呢?然后颜回就说:我到达了一个“坐忘”的境界。
于是呢,孔子本来是坐着的,一下子站起来,就问他说:“啥叫坐忘啊?”
颜回就说:“堕肢体,黜聪明,就是我把我的身体丢下了,把我的头脑呢也撂了,离开了我的肉体丢掉了我的头脑,就跟这个大宇宙(即大道)连接在一起,这就叫坐忘,即坐在那里也把自己的身体、头脑、思想全部都忘掉了,”
那么孔子就对颜回大大地称赞了一番,他说:
当一个人的头脑没有那种是非的分别心的时候,他就不会认为有什么东西对我是比较好的、什么东西对我是比较坏的,没有这种感觉了,所以对人对事的时候就不会有各种偏心的情绪出现。
那么化则无常呢,也就是我们一般人多多少少都还是有一个自己一直以来做事情的习性,或者讲难听一点的就是模式,就是遇到同样的类似的事情就会怎么样,这样的固定的模式。但是颜回把这个模式给化除了,他安在每一个当下!面对现在的这个现状,应该怎么做?每一个当下就面对每一个当下的情况来处理。也就是佛家所讲的“应机度生”。
最后孔子就夸奖他说:“颜回啊,真的是称得上是贤德啊!那老师从今以后就跟你学了。”
其实,这个故事里面讲的第一、第二个境界,也就是孔子在《论语》里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个境界里,他随便说什么话、随便想什么东西、随便做什么事情,随心所欲,却能够不违背仁义道德、礼法乐理等等,整个人就是一个活着的道德标杆,是所有人的榜样。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就好像鱼生活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这样的境界可以说是完全摆脱了社会层面的束缚!
不过呢,庄子在这里觉得,光是这样还不够,还应该再往上走一步。在这一个境界,不仅摆脱了外在的社会层面的束缚,连这个肉身、甚至于思想的束缚都要摆脱!连“我”这个存在都要完全摆脱!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这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有所体现,表现了刘禹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而颜回在《论语.雍也》中就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也是同样体现了他的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求孔子的弟子颜回在鲁国解救奴隶的古文故事原文?
纠正一下,应该是子贡赎人而不是颜回。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