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乖,而且生气的时候怎么说她都不听?
“皮皮妈育学园”给你解答:育儿界有一个名词叫“Terrible Two”,翻译成中文就是“可怕的2岁”,这是孩子们经历的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也是很关键的过渡期,因为孩子门是否能养成好的性格就是从这里起航的。下面为您详细解析:
研究表明:1岁半-3岁时,孩子们正处于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2岁最为典型。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各部分大脑发育并不同步,比如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的就比较早。大约从1岁半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自我发展随之进入了新的自我探索的阶段。也就是说,这是由孩子们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决定的,是每个宝宝及其父母都会遇到的情况,根据孩子个体发展不同,叛逆期出现的具体时间不同。
二、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孩子爱“莫名其妙”地突然发脾气?1、这个时期的孩子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认为父母一定明白他们心里的所思所想,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喊大叫,用激烈的情绪或行为表达抗议。
所以你常常会遇见这种情况:孩子想吃苹果,你把苹果切片端给他,他却一边叫一边把果盘打翻在地,因为他心里想的是要吃整个的苹果;等你道歉拿来了整个苹果后,他又把苹果扔到了地上,因为他不想让你削皮;等到你给他换了不削皮的整个苹果后,他可能又改注意了,毕竟不削皮的苹果他吃不惯,还得边吃边吐皮。
2、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功能的发展晚于智力的发育
这会导致他们心里可能明白遇见的问题要怎么解决,但是他们的身体不给力,不能采取有效的必要措施。比如玩钓鱼玩具,孩子心里很明白,他要怎么做才能成功的把鱼钓上来,但是往往他手的动作还没有准备好,鱼的嘴巴就已经合上了。这种身心不一致的沮丧感,对于他们的自我探索来讲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孩子们往往会以一种突然的、爆炸式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孩子们的本能。
3、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抗挫折能力
一旦事情的发展不如孩子的意,比如你没弄清楚他的想法、或者他想要的东西没能及时得到、或者只是自己单独玩耍时发生的手眼脑不协调,就可能导致他们的崩溃,大喊大叫、乱踢胡踹。
三、父母应该怎么做?1、认可并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父母的理解很重要。如果不能认可这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必经过程,认为孩子在故意给自己找麻烦,从而对孩子大吼大叫、乃至惩罚孩子,会让孩子羞耻自己出现的情绪,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从而引发一系列性格问题。
2、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人有七情六欲,孩子也一样。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允许孩子笑,不允许孩子有哭、闹、生气等负面情绪。如果真有孩子这样,试想一下,家长肯定更着急。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正确的面对和表达情绪。
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情绪认知的绘本,日常也可以和孩子玩“情绪扮演”的游戏,教给孩子正确的情绪种类,让他明白人有多种情绪是正常的,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
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子,生气、愤怒、沮丧时,可以表达宣泄情绪,但是破坏财物、损害身体是不对的,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思考有没有其它方式可以合理的把情绪表达出来?比如我儿子生气的时候:会想象头顶有三根黑线在冒烟,还会表演“愤怒的小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眉毛上,假装自己气的眉毛都竖起来了,配合嘴里发出的声音,很快自己就能平复下来了。
3、此时是进行性格培养的好时机
1)设置一些限制,父母角色要从服务型向权威型转变
在不抑制孩子探索本能、不压制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和不损害孩子主见个性的前提下,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才是家里的总指挥;也必须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他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要温和而坚定的为良好的教养设定先例。
2)帮助孩子养成延迟满足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正确的认知情绪、疏解情绪,正确的认知自己非常重要,但是更不可少的是培养孩子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评估目标和自己,知道怎么调整策略,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一个个的挫折中不断成长,越挫越勇。
4、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1)在孩子发脾气时,耐心的陪伴他,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和爱。孩子越认为父母无条件的爱他,他就越有底气,越愿意表达和听取意见。
2)待孩子心情平静之后,再教导孩子。哪怕是大人,在情绪很激烈的时候,你给他讲道理,他也听不下去,更何况心智发育远低于成人的幼儿,所以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孩子平静下来。
3)讲故事、胜于讲道理。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比较复杂的语句是没有概念的,如果你把想讲的道理融入他喜欢的角色,编成故事,往往更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感受会更深刻。哪怕是最简单的“小鸡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努力想想有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有时也请求妈妈的帮忙”,也比“遇到困难了你得自己想办法或者喊妈妈”的效果来的好。
4)所有大人眼里的鸡毛蒜皮,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真实的天大的挫折。比如孩子想玩的球滚在了沙发下面,却取不出来;比如孩子想用玩具听歌,偏偏玩具放的是纯音乐,他怎么调也调不出来。
结尾: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感悟了可以关注我。“皮皮妈育学园”将持续给你解答育儿相关问题,创作不易,请尊重原创;多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得到!
你看过哪些眼前一亮的BL文?
入腐时间不长,才几个月,但还是要安利几本书。
秀秀的《魔道祖师》《天官赐福》《人渣反派自救系统》
大哥大嫂的较欢乐《渣反》
二哥二嫂还好了……比如天天《魔道》
最后《天官》较虐,不过还好
无仪宁死的《最爱你的那十年》
这本超“甜”,小心被甜哭。
木瓜黄的《伪装学渣》
超甜
甜甜的校园爱情文
看的时候真的是满脸的姨母笑
其他的正在追,比如……《撒野》
谁能给我说一下撒野甜不甜啊……昨天看《最爱你的那十年》枕头都被哭湿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有哪些笑死人的谐音?
又是我收藏了很久的文案,终于又来了。
01:有点is
02:skr而止
03:star皆空
04:lose谁手
05:深藏blue
06:duck不必
07:半tour废
08:有bear来
09:无five天
10:一jay钟情
11:贪生pass
12:笑blue齿
13:vans如意
14:鱼香Rose
15:Tony带水
16:book思议
17:bottle汹涌
18:battle偕老
19:sun心病狂
20:house为之
21:Eason不吭
22:关你peace
23:人见人eye
24:more名其妙
25:胆double天
26:皮蛋solo粥
27:似懂freedom
28:黄焖Jimmy饭
29:低头school乡
30:举头warming
31:添砖java
32:猕hotel
33:生无clean
34:无能为lee
35:东方不buy
36:你在想peach
为什么小孩在幼儿园表现很开心?
在幼儿园表现很开心,回家却闹着不愿上幼儿园,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我家嘟嘟也是如此。
嘟嘟早上起床,第一句话经常是"今天用上幼儿园吗?"如果我说"用",他就会带着哭腔说"我不上幼儿园"。哄着送到了,下午接的时候,在幼儿园玩就是不走,拽都拽不走,几乎每次都是最晚走的。和其他妈妈交流,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带嘟嘟看英文绘本,有一本就是小男孩kipper去幼儿园,在门口拽着栏杆不肯进去,最后妈妈去接时,又抓着门不肯走。看来小朋友的表现是无国界的。
其实小孩子的表现是符合其发育特点的。
1、孩子和妈妈或其他照料人有分离焦虑。熟悉的人和环境会给孩子安全感,尤其是妈妈,孩子都不愿离开妈妈,嘟嘟经常说要跟着妈妈上班,不去幼儿园。相比幼儿园,家里的环境是孩子一直生活的地方,可以让孩子更随意,更有安全感,而幼儿园相对来说不如家里,会让孩子有心理压力,尤其是新上幼儿园的,对环境不熟悉,就会胆怯、畏惧,所以孩子不愿离开去幼儿园。
大多数孩子需要有个适应期,嘟嘟在刚上幼儿园时,近两个月时间里,总是背着他的小书包,睡觉都得抱着,完全适应后才不再背书包了。
2、孩子的前额叶没有发育完善,控制力差,所以会闹。因为前面所述,孩子并不愿意去上幼儿园,如果是大人会克服情绪,但孩子还做不到,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前额叶到二十多岁才能发育完善,小孩子爱哭闹,并不是故意,而是他们控制和调整情绪的能力还很弱。
所以大人应该理解孩子,不能按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3、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到新事物和新朋友上。小孩子容易哄,拿个玩具或糖果一哄,可能就没事了,因为孩子能集中在一件事的时间很短,孩子到幼儿园,有玩具,有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会儿就忘了想妈妈的事了。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三岁以上,已经有了社交需求,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而且幼儿园老师会带着做游戏,玩滑梯、跷跷板等,比家里有趣,玩起来孩子就不愿走了。
所以经常就是,送的时候不愿意去,接的时候不愿意走,这就是孩子。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科学育儿。别人夸自己孩子能干怎么回答?
母应当第一时间肯定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如果对方只是出于礼貌性的夸奖,父母大可以回答一句,“孩子确实很乖”就行。如果对方是较好的朋友,在看到孩子某一方面的表现很棒后才夸奖的,那么,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强化孩子好的方面。例如,孩子最新报了舞蹈兴趣班,朋友夸奖孩子,舞跳的很好,体态也变好了,那么,父母则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说给孩子听“孩子很喜欢跳舞,也很能坚持,每一节舞蹈课都没有落下,在课堂上学得认真,回到家勤奋练习,因为她学得很用心,所以进步很快。”

有些父母在面对周边人对孩子的夸奖时,显得很不好意思,连忙摆手说“不乖,不乖,一点都不乖”有些父母则会说“还行”,有一些父母甚至会打断对方的夸奖,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例如“一点都不乖,在学校不认真听课,上课走神,回到家做作业也不认真”。

要知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特别对于本身较为年幼的孩子,当你夸奖孩子时,孩子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当你批评和诋毁孩子时,孩子会不自觉的越来越糟糕。你口中的孩子是什么样子,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