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的母亲,康熙怎么叫孝庄阿妈?
因为这是满语叫法。清朝的康熙的奶奶叫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原因:康熙即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爱新觉罗·玄烨的父亲是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福临的母亲是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时为圣母皇太后,后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宝日龙梅为康熙生下龙种没?
《康熙王朝》中,宝日龙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异域女子,长相和气质有着草原野性之美!在剧中的存在感很强,尤其是主动献身桥段,更让人对宝日龙梅印象深刻!
宝日龙梅的部落因遭到噶尔丹侵犯,被迫逃到了京城,她不惜以身相许靠近康熙,就是为了替父亲和族人复仇;后来,康熙讨伐噶尔丹,替她报仇后,她主动献身给了康熙,是为了想拥有康熙的孩子,如此,康熙与朝廷就可以永远庇护她和她的族人了。后来,她满怀希望地对康熙说:“但愿我能给皇上诞下一个儿子”。
从邬思道口中得知,宝日龙梅所生这个儿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有着草原豪爽、仗义的“拼命十三郎”胤祥,不知道康熙当时有何感想,但大阿哥可是心碎一地。
而且在原著《康熙大帝》中,宝日龙梅怀孕时就说,生下的这个孩子如果是男孩,他就叫十三阿哥。那接下就聊聊宝日龙梅与康熙之间从交集到生子,后来的她怎样了?
宝日龙梅被追杀,千里寻靠山宝日龙梅原本和康熙没有任何交集,生活在肥美的大草原,有自己的子民,有疼爱她的父亲土谢图汗,对,也有着“草原月光”美名,也是蒙古喀尔喀草原的公主。
但这一切在噶尔丹的到来破灭了,父亲土谢图汗死在噶尔丹刀下,两个哥哥为了保护突围也接连战死,宝日龙梅遵从父亲临终嘱托,到千里的京城寻靠山,讨伐噶尔丹,为他们报仇,并夺回“草原、牛羊、子民”。
在噶尔丹手下无尽穷追,宝日龙梅孤身一人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骑马来到了千里开外的京城。虽逃到了京城,但第一次见到的不是康熙,而是康熙的儿子大阿哥胤禔。
宝日龙梅逃到京城,看着陌生又繁华的京城,她好像看到了复仇的希望,边走就边打听皇宫在哪,恰巧碰到了看似皇宫的大阿哥府邸,就要进去,被大阿哥管家拦住了,大阿哥一看是异国风情的女子,瞬间动了心。
这时噶尔丹的手下也追了上来,一群粗犷的男子宝日龙梅围住,就要当众行凶,大阿哥保护欲莫名被激发,直接上前喝止,那几个人根本就不把大阿哥当回事,说奉大汗的命令来捉拿这名女子回去,你别不识色,得罪我们大汗,让你没好果子吃。
大阿哥岂能在美女面前当怂包呢?大阿哥说:这是天子脚下,不是你们的大草原,在这里耀武扬威,来错地方了,今儿不把你们打趴下,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
噶尔丹手下平时蛮横惯了,也不悚大阿哥,举起手里的刀就向大阿哥劈去,大阿哥自小习武,武功高强,对付几个小毛小贼绰绰有余,没几下就干死了一个,几人见状不是大阿哥对手,抬着尸体灰溜溜逃了。
大阿哥成功英雄救美,觉得在这位草原美女面前应该落下了不错的印象,于是,将她收留府邸,开始各种献殷勤,可是宝日龙梅总是刻意避开他,大阿哥心里不是滋味,就问自己的管家:宝日龙梅为何总是有意避开我?
管家抬举大阿哥,说道:您可是大阿哥,您要是看上谁,那都是谁的福气,你需要行动!
大阿哥听后,盘算着如何用实际行动感动宝日龙梅。但大阿哥因莽撞和冲动打死使者,进宫请安时,遭康熙一顿责怪、罚跪。加上皇长子和嫡长子的一字之差,使者把本该送给太子胤礽的礼物,错送给了大阿哥胤禔,使臣格隆还当场羞辱了大阿哥。
大阿哥觉得自己活得挺窝囊的,自己明明是大哥还要向弟弟跪下称臣;明明只有一字之差就身份相差十万八千里;明明为朝廷出口恶气,狠揍了噶尔丹手下,还被父亲责怪;明明喜欢宝日龙梅,她却置若罔闻。
大阿哥越想越憋屈,想逃避这一切,于是喝了两口烧酒,迷糊地来到宝日龙梅房间,看着宝日龙梅口巴子直咽口水,一声:好美!扑腾跪下,对宝日龙梅说:我心爱的宝日啊,我不想当皇子了,当皇子太没意思,你看,又是被父亲责怪,又是向弟弟跪下称臣,甚至使者都敢羞辱我,你说我这个没实权的大阿哥当的有啥意思?还不如带着你私奔,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路线我都想好了,肥沃的土地也物色到了,就等你吱一声,我和你一起隐居。
话一出口,大阿哥把自己感动得不行,谁料,宝日龙梅的反应:大阿哥你醒醒吧,我千里来到京城就是找皇上当靠山,为父亲和喀尔喀部落报血海深仇,你说的什么私奔、什么皇家争储,在我这里都不值得一提。
大阿哥见宝日龙梅对复仇还不死心,泼冷水,说:你别傻了,你一个弱女子哪斗得过噶尔丹,噶尔丹的使者格隆觐见皇上了。
宝日龙梅心说,如果让格隆捷足先登讨好了朝廷,那她宝批龙梅千里寻靠山不就泡汤了吗?
宝日龙梅不想浪费时间与大阿哥纠缠了,拔刀架脖以死相逼要进宫见康熙。从这开始宝日龙梅与康熙就有了交集,开启了主动追求康熙的戏码,在这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蒙古族女性的热情奔放。
宝日龙梅主动追求,成功抓住了靠山宝日龙梅见到康熙,比见大阿哥表现得激动多了,向康熙哭诉着自己的遭遇,请求康熙替她报仇。康熙很淡定看着宝日龙梅,因为他早有耳闻喀尔喀三部的遭遇,原本打算处理台的问题之后,再来插手此事。
噶尔丹此人具有煽动手段,喀尔喀三部之所以被吞并,就是因为他煽动打乱了各部落的和谐,他趁火打劫,力图重新统一蒙古各部。
噶尔丹野心不只一统草原这片土地,他目标是入主中原,实现自己成为一代枭雄。因此时不时对朝廷临近屏翼袭扰,但以朝廷现在的实力和兵力没有十足把握对抗噶尔丹,没有跟他撕破脸,而噶尔丹不知道康熙啥底牌,也不敢轻举妄动,一个是假装俯首称臣伺机而动,一个装聋作哑按兵不动。
这次使者格隆觐见表现得非常嚣张,康熙虽很生气,但为稳住他们,康熙还是隐忍不发作。此时噶尔丹兵强马壮,而朝廷的主力和精力都放在东南地区,东南是经济命脉,康熙不可能放弃,一旦舍弃将无法供应征讨噶尔丹的粮草。因此朝廷对待准噶尔袭扰态度:“只能防不能攻”的策略。
所以宝日龙梅恳求康熙讨伐噶尔丹是不现实的,康熙非但不能招惹,反而要进行安抚,哪怕噶尔丹提出娶康熙的心头肉蓝齐儿格格,康熙就算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忍痛割爱,让爱女以身饲虎。
这说明什么?说明康熙一切都是以大局为重,把蓝齐儿远嫁噶尔丹就是为了给朝廷休养生息,羽翼渐丰,有朝一日能亲自取下噶尔丹的头颅,以此报自己的心头之恨。
所以康熙拒绝了宝日龙梅的请求,但宝日龙梅怎么可能死心,她急不可耐表示愿意做康熙的妃子,甚至做宫女、侍女她都愿意,发誓此生只爱康熙。还表示:只要皇上赐我三千铁骑,助我剿灭噶尔丹叛逆,报此仇。让我宝日龙梅做任何事儿都愿意。
事实证明,宝日龙梅不简单,不但有姿色,还颇有心机,就是想利用悲惨的遭遇博取康熙的同情,但她的那点小心机思怎能逃过康熙的眼睛,康熙以不是时候拒绝了。
但宝日龙梅复仇心切,第一次拒绝后,宝日龙梅疯狂展开追求,死死抓住康熙这靠山,她心生一计,讨好李德全,以求一个主动献身契机,让李德全把她的头饰放在翻牌子盘里,明确向康熙表露以身相许想法。
康熙虽屡次拒绝她,但也被她的草原野性之美、奔放个性吸引了,见到头饰还是让李德全召她进来,宝日龙梅第二次见康熙一再表明自己的心意:我不是为复仇而来的,我是为自己,因为我喜欢上了您这位高大伟岸的君王,在宝日龙梅的心里面,早就把您当成亲人,皇上,求您收了我吧!”
可惜,康熙太懂她的心意,虽说差点被她的主动破防,但还是以不合适,不爱拒绝了宝日龙梅。可宝日龙梅并不死心,但在苏麻喇姑的感染下,她学会了隐忍,开始换种方式来靠近康熙。这天康熙经过苏麻喇姑那里时,无意间听到宝日龙梅弹古筝的曲子“蕉窗夜雨”,对,宝日龙梅就是以这种方式打动了康熙,进一步靠近康熙,康熙停下脚步,与她谈起了心,聊起孤独,此时两人因此次的谈心,走进彼此。
康熙从最初对宝日龙梅的反感,到逐渐破防,到最后产生暧昧不清,而宝日龙梅也聪最初的利用,到好感,到最后情感的升华。
而整个过程,显然,都是宝日龙梅的主动追求促成的,成功抓住了康熙这个靠山。
大仇已报,宝日龙梅回草原重建家园,此后生下了十三阿哥胤祥宝日龙梅成功抓住了康熙这个靠山后,她也安心住下来,等待朝廷休整,到兵强马壮时,康熙认为朝廷有足够把握与噶尔丹实力对抗了,于是率兵带上宝日龙梅讨伐噶尔丹。
噶尔丹的人非常狡猾,还没与康熙交战,就将康熙的粮草先烧了,这下康熙可犯愁了,但宝日龙梅以蒙古公主的身份,找到以前的旧部下,征集了大批人马还有粮食。并打探到了噶尔丹的所驻留地,两军交锋时,宝日龙梅的表现也不输大阿哥胤禔。
经过宝日龙梅的协助,将士们气士高昂,在战场上出其不意,最后大阿哥取了噶尔丹头颅,宝日龙梅多年来的大仇终于报了。
在庆功宴上,康熙和宝日龙梅欢歌笑语,此时康熙和宝日龙梅都有些微醺,宝日龙梅拉着康熙往远处走,她不顾礼仪和矜持,又一次疯狂向康熙示爱,此时在草原阳光的沐浴下,显得宝日龙梅更加动人,康熙不再拒绝她!
临了,康熙来一句:宝日啊,是你强了朕。
原本康熙想以此方式让宝日龙梅进宫为妃享尽荣华富贵的,可是宝日龙梅却以子民离不开她而拒绝了康熙的好意。其实,她不想和孝庄太后一样,身为蒙古人一生却被城墙所困惑,孝庄没得选,但宝日龙梅有的选。
行前,宝日龙梅看着旮旯那角的大阿哥,欲言又止,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回草原了,大阿哥这个愣头青心碎一地。这之后,宝日龙梅为康熙诞下儿子十三阿哥胤祥。
更好笑的是,十三阿哥胤祥成人之后,还是大阿哥胤禔的对立面,两人时常掐架。
宝日龙梅和十三阿哥后来怎样大胆猜测,以《康熙王朝》剧情番外分析,宝日龙梅回去没多久,宝日龙梅就发现自己怀上龙种,立即书信告诉康熙。
宝日龙梅高兴的是,自己和子民终于可以得到康熙和朝廷永远的庇护了。康熙高兴的是,自己又多了一个优秀的儿子。
之后,十三阿哥被康熙接回了宫中,宝日龙梅继续留在草原继续保护她的子民,康熙也践行承诺,一直庇护宝日龙梅和她的子民,让他们在肥沃土地上安居乐业。
当然,这只是以剧情番外的大胆猜测而已。但从《雍正王朝》邬思道口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剧中反复强调胤祥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生母自然也就是宝日龙梅了。
自从大阿哥与宝日龙梅之间“有缘无分”,大阿哥胤禔就彻底黑化了,一心想搞倒太子胤礽取而代之。谁料,胤祥长大后,看不惯大阿哥的作为,经常怼大阿哥。
在热河时,十四阿哥胤禵伪造“兵符”陷害太子胤礽,太子被动“兵变”,大阿哥好不容易逮到机会,拿起大哥的姿势教训弟弟们,还说可以代康熙杀了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为太子打抱不平,狂怼大阿哥!
这就让胤祥犯了兄弟不睦的大忌,康熙一下之下,将胤禔、胤礽、胤祥一起圈禁,尤其胤禔被永久圈禁。不过,康熙觉得胤祥最仗义,他怼胤禔是为胤礽打抱不平,这一点很像他敢爱敢恨的生母宝日龙梅。
所以,没多久,胤祥被放出来,不过出去没多久,又被太子牵连,一关就十余年,不过雍正继位后,十三阿哥胤祥开始发迹。
而原著中,宝日龙梅因婚前与河伯陈潢有过一段恋情,进宫嫁给康熙生下胤祥后,仍爱因治河死去的陈潢,始终放不下这段感情,丢年幼的胤祥,遁入了空门了。
所以从小没娘疼没娘爱,备受众人冷落,他孤高而无依,不能与各位年长阿哥有平等交往,连太监也敢他穿小鞋,凌辱他。
也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胤祥努力学文习武,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阿哥,尤其胤祥特别仗义,加上又太子和四阿哥的照拂,胤祥很感动,所以从小就很仗义,这就形成胤祥“拼命十三郎”的形象。
当然,宝日龙梅文学是虚构人物。历史上,胤祥的生母是出身低微的章佳氏,并不是蒙古公主。在康熙带宝日龙梅亲征噶尔丹是康熙三十五年,胤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
写到最后其实,宝日龙梅从来都不想成为谁的妻,她就是草原的“王”,她继承了父汗的大业:有子民、有肥沃土地,成群的牛羊。她就是想借助用康熙庇护,用自己的力量,重建自己的部落,让忠于自己的子民,过上太平的日子。后来生下儿子胤祥,她和她的子民真是增加了一层庇护屏障了。其实,宝日龙梅心里只有草原的子民和靠山,她对康熙有爱,但不深,她本质上也和康熙一样,内心最爱的都是自己的子民,所以她对喀尔喀草原才是真正的大爱。可以说,宝日龙梅在剧中的女子当中,唯一一个拥有爱,又拥有事业的人生赢家!
康熙死后谁陪葬了?
一、陪葬的四位皇后
帝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享受的一切都是有讲究的。帝王离世之后除了丰厚的陪葬物品之外,还要有女性陪葬,能够给帝王陪葬的女性只能是皇后级别的。康熙皇帝也是一样的。康熙皇帝离世之后总共有四位皇后陪葬。
第一位是孝诚仁皇后,她是康熙帝王首位皇后,孝诚仁皇后在康熙十三年在生育过程中不幸去世了,当时仅仅二十一岁。就这样她成了康熙皇陵陪葬的第一位皇后。
第二位皇后是孝昭仁皇后,在康熙十七年的时候去世,当时年仅二十岁。第三位是孝懿仁皇后,孝懿仁皇后是深的康熙皇帝宠爱的,之前她只是皇贵妃,直到康熙二十八年才被封为皇后,但没想到被封为皇后第二天就离世了。
第四位皇后是孝恭仁皇后,她是雍正皇帝的生身母亲。她离去时是雍正元年,是四位皇后中唯一一位在康熙后面离去的皇后。不一样的是他是唯一一位因为儿子成了新一代帝王才被追封为皇后的。
儿子成为了新一代帝王,母亲和康熙葬在一起这还说得过去。但让人惊奇的是,在给康熙陪葬的五个人里面,有一个并不是皇后,她就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那她为什么可以给康熙陪葬呢?
二、九龙夺嫡
这个就要从康熙年间最著名的九龙夺嫡说起了。当时参与九龙夺嫡的分别是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还有老十三和老十四这九位阿哥。在争夺皇位时,九位阿哥分成了四个党派,分别是大爷党派,还有太子带领的党派,以及四阿哥和八阿哥分别带领的党派。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胤祥属于一个党派,不管四阿哥做什么,十三阿哥都始终跟随。遗憾的是,后面十三阿哥在太子下台事件遭到了波及被圈禁起来,之后便不受康熙皇帝的重视。
幸运的是,在这场九子夺嫡大战中,四阿哥成了最后的赢家,成了新一代帝王雍正皇帝。十三阿哥因为和四阿哥交好便成了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得力干将。雍正皇帝成为帝王之后不仅将十三阿哥封为为了朝中四大重要大臣之一,还将他封为了怡亲王。
为了不辜负雍正对自己的信任,胤祥对于雍正所吩咐的事情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即使腿生了毒疮一直没有康复,胤祥也没有休息,始终奔波在为雍正效力的路上。
对于胤祥的态度,雍正皇帝全都看在眼里,为了感激胤祥。在成为帝王一个月之后,他做了一件非常不合乎常理的事情。那就是将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敏妃追赠为了皇贵妃,开了妃子进入帝陵的先例。胤祥的母亲之所以可以得到这么高的荣耀,全都是胤祥尽心尽力辅佐雍正换来的。
胤祥的生身母亲是章佳氏属于满族包衣人,按照当时对于身份地位的划分她就是奴仆群体。刚进入皇宫的时候,章佳氏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宫女。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被康熙注意到,为康熙皇帝生育了一儿二女,儿子就是十三阿哥。在太子被废除事件发生之前,十三阿哥是深受康熙皇帝器重的,但即使儿子如此被器重,章佳氏还是没有被封为职位,只是以庶妃的身份在宫中生活。
庶妃在当时并不是妃子,她的地位还不及一位贵人。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于她和对待后宫其他不起眼的佳丽都是一样的。幸运的是,章佳氏不争不抢,深的康熙皇帝心意,最终康熙皇帝承诺会给她嫔妃的位置。但这只是康熙皇帝说的,并没有正式册封。
直到章佳氏去世,康熙皇帝才将她封为嫔妃,这对于十三阿哥来说真的是受宠若惊。但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雍正在成为新一代帝王之后,不仅将母亲封为了皇贵妃,还将她硬塞到了皇陵。由此可见,对于十三阿哥一切雍正都是极其相信。
不仅如此,雍正还将十三阿哥胤祥封为了可以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在当时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耀。十三阿哥胤祥因病去世之后,雍正将他的名字允祥的允字改为了胤字,成了清朝中唯一一位不担心皇帝讳的特例。
孝昭仁皇后母亲?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出生显赫,当年立皇后时屈居孝诚仁皇后之下,孝诚仁皇后死后便成为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她死后康熙伤悼不已,一度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孝昭仁皇后的母亲
生母: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公法喀,皆为遏必隆侧室舒舒觉罗氏所出。
嫡母:遏必隆先后娶宗室女(英亲王阿济格之女,婚后不久病卒),多罗格格(县主,颖亲王萨哈廉之女),巴雅拉氏(即阿灵阿生母)。康熙给遏必隆夫妇立碑中的夫人即第二位嫡妻多罗格格。
孝昭仁皇后有子女吗
孝昭仁皇后与康熙皇帝并未生有子女。
孝昭仁皇后出身显赫,父亲是太师、果毅公、前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义父也是权臣鳌拜,母亲则是县主,妹妹是康熙皇帝的温僖贵妃。可惜她25年的短暂生命中并没有子女。
胤礽的祖母?
胤礽即康熙帝第二个儿子,其祖母就是康熙帝的母亲佟佳氏,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原姓佟,汉军正蓝旗人(康熙帝登基后先改隶汉军镶黄旗,后改隶满洲镶黄旗),生于崇德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康熙二年(1663年)崩逝,年仅23岁,葬孝陵,所以胤礽没有见过自己的祖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