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0 10:33 | 交大设计
廊桥,即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电影《廊桥遗梦》即以廊桥为背景。本部名为《廊桥拯救行动》的纪录片由美国PBS电视台制作,英国和中国双方纪录片团队合作拍摄完成,在美国NOVA 电视台频道播出,讲述了如何重建被飓风破坏的廊桥,其中,片中的美国Old Blenheim Bridge是19世纪的工程标志,也同时展示了许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廊桥构成。
“这部记录片展示出了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廊桥,那些桥在电视上真是很漂亮,看到不少木桥都在台风中被摧毁,我觉得太可惜了。但看到片中还讲述了中国对古代廊桥保护工作实行了很多抢救办法,其中还提到了‘future is in good hand’这种精神,我又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份工作是非常有价值 、有意义的。”美国教授朱一无这样讲道。
刘杰
刘杰,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助理;木建筑研究中心主任;Sino-European Wood Center 主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亚洲空间习俗”编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史学会建筑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廊桥研究会(筹)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高级顾问,于2018年参与《廊桥拯救行动》的拍摄工作。
刘杰:木构廊桥的前世今生
在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有很多桥梁都以木构廊桥的形式存在,木桥上可通运汽车和火车,并且这种木桥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能和钢铁材质的桥梁使用量存在竞争关系。
因为18、19世纪的时候钢铁价格较贵,且木桥价格便宜,因此初期木桥在交通上的使用占比其实是非常有优势的,基本上大规模的交通建筑都会倾向选择使用木桥。但后来逐渐随着桥梁所需强度和跨度都逐渐加大,木桥使用逐渐被边缘化。到20世纪左右,木桥的使用已经大幅下降了。现在美国的纽约州北部、西弗吉尼亚、俄亥俄州等一些地方的乡村公路上其实还有很多木构廊桥保存下来了,这些木桥从而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象征。在20世纪90年代所拍摄的电影《廊桥遗梦》其实也是在记录这一种似乎逐渐没落的文化遗产,”刘杰讲道。
拯救廊桥行动:起源
近几十年来,因洪水,飓风、火灾等人为或者非人为因素频频发生,在美国有大量廊桥被不断破坏。因此,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能拯救和保护这些逝去的廊桥。最终,他们选择对标中国:一个有着2000多年廊桥建设历史的古老国家。直到今天,在中国的南方、西部山区都仍有很多廊桥被保存下来。
“美国的相关部门也希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更多的廊桥保护和修建方法,给美国的廊桥保护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关注到了中国的古老文化,这是一件很好很有意义的事情,“刘杰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