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是涵养城市生态,惠及群众生活的重要载体,近些年,北京通过平原造林等绿化美化工程,建成了许多城市森林,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风景,更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惊喜。而在城市森林的建设过程中,北京不仅专注于植树增绿,在为城市森林“喝水”这事上也有讲究。
以金盏森林公园为例,今年年底即将呈现。这一森林公园占地278公顷,相当于389个足球场,开园后将惠及周边逾20万市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森林公园主动切断3眼地下井的水源,改用再生水灌溉树木和绿地。小公园或小绿地用再生水浇灌比较常见,但如此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并不多见。
用再生水滋养森林公园,是创新之举,也确实饱含了汗水付出。据北京日报有关报道介绍,从去年年底至今,朝阳区水务局和金盏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一直忙这事儿。评估园林绿化水源置换方案的可行性、参与方案设计、确定泵站和管线位置,再过两天工程就正式开工了。年底完工后,紧挨公园的坝河将为公园输送源源不断的再生水。
切断地下井水源,改用再生水浇园,此举值得点赞。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地下水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水家底”。另一方面,实则开辟了大型森林公园的“喝水”新模式。众所周知,北京是一座缺水城市,体量大,人口多,加之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用水的领域随之增多,压力随之加大。虽然近些年,在南水北调相关工程的补给下,城市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对于这座超大型城市而言,用水的压力依旧存在。
为进一步缓解水之源紧缺的压力,北京多管齐下。一是加强了再生水领域的探索,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最大限度地实现“水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滴水,随着各项成果的显现,也就有了金盏公园“喝水”的新方式。二是加大了节水的倡导力度。近些年来,围绕节约用水,全市范围定期开展环保倡导活动,引领广大市民争做节水达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随之也涌现了许多在节水方面的典范和高招。三是强化了对水环境的保护。依托“河长制”等机制举措,北京常态化管护河流湖泊,对污染排放等行为严惩不贷,形成了管水护水的长效机制。
不懈管护,创新施策,一个又一个护水、净水、节水的生动实践在京华大地呈现,为这座城市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缓解城市用水压力提供了新的支持。“十四五”的大幕已经开启,新的征程上,像上述这样的好机制、好举措、好模式还将持续增加,在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转化为新的生动实践,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