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风险投资的偏好将如何改变?
首先,不存在移动互联网上下半场的说法,这只是个别人的提法,并没有形成一个广泛共识。

其次,风险投资的偏好这个说法也不够准确,因为只有少数的风险投资踩准了节拍,分到了一杯羹。
如果说到未来的投资趋势,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浅见。
第一,过去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没有一家是建立在技术优势上的,而是建立在商业模式的成功上的,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范式就是用户数据。但是随着反垄断重拳出击和滴滴事件的不断发酵,可以预见这种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这个尽头不是说会消失,而是说这个模式会被监管层阉割。再不会像过去十年那样野蛮生长。
第二,基于以上第一点判断,创业的门槛将会大幅度提升,技术驱动型公司将会成为资本关注的对象。但是光有技术还不行,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大量的用户为你所谓的技术买单?
第三,假设,你的技术也有了,用户也为你的新技术买单,看上去很完美,但是会有第三个第四个问题,你推出的时机是否合适?你的技术究竟领先同行多少年?领先两步是先烈,领先一步是炮灰,领先半步刚刚好。是否能够迅速构建竞争壁垒?
综上,能够看的到未来趋势的人很多,肯为未来趋势投资的人也很多,但是商业竞争的残酷注定只有几个赢家。所以根本不是投趋势投未来,而是投人投企业。当年类似微信的项目在中国至少有几十个,而且不乏很多大佬亲自在搞。但是最后只有张小龙脱颖而出。只有人投对了才是一切的开始。只有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人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只有人才能绝地反击向死而生。
互联网巨头相继调整组织架构?
下半场就是产业互联网。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于消费品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是把商品数据+到促销(媒体)和结算环节,于是传统的促销变成了渠道,也就是把传统并行的大众传播链和流通价值链二合一为顾客交互链。它的盈利模式是流量。
产业互联网不是这个样子的,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产业+互联网,就是把产业大数据加到互联网上共享,从而提高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
互联网行业到了下半场角逐了吗?
9月30日,腾讯正式启动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随着各个巨头的加入,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赛道越来越宽阔,玩法越来越多元,所导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百花齐放,未来可期。
文 | 刘成军,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发起人,造奇智能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
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有人认为这是腾讯的转型,好像要预示着要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这种理解其实很片面,可以从这次标题看的出来,总体上定性为“战略升级”而非战略转型,不是要抛弃消费互联网,而是“扎根”、深化和深耕,不是All in产业互联网,而是“拥抱”的姿态,迈向产业互联网是个复杂过程,具体路径仍需探索。
在选用概念去确定公司业务方向的时候,要基于自身优势和场景进行,在[造奇智能]新媒体看来,产业互联网所涉及范围和场景赛道要远远大于工业互联网,在之前的文章里进行过论述。对于执迷于“连接一切”的腾信来讲,万物互联的追求更加适合这种没有边界限定的气质。
互联网+“连接一切”战略的延续,未来一定周期内(短则三五年,长则八九年)将按照现有格局和布局去推进,当然也会在执行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去调整,但总体上跑不出当前设定的框架。
巨头入局产业互联网的昭示意义
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制造业企业,都在经受不同程度的压力和考验,就在今年的6月6日,是富士康进入大陆设厂的30周年纪念日,郭台铭以“走进‘历史转折中’的富士康”为题发表演说,其所谈“历史转折中”即是6月8日工业富联上市为里程碑事件的新征程——迈向工业互联网。
所以,业界人士也不宜过度解读此事,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战略调整带来了组织架构、人员分配、业务梳理及内部融合等诸多事宜,按照“先内后外”的处理节奏,整个架构发生效应要看2019-2010年了。
既然是战略的进化和延伸,对腾讯的未来很重要,但对产业界是否也很重要,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考察。在当前的政经形势下,腾讯以“大块头”参与各地跑马圈地,这是其最大优势,而对于落地动作,尚需时日推进。
阿里巴巴前董事局主席马云退役?
时势造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缔造者,所谓的马云也好其他人也好,都是这个过程之中必然冒出的一种浪花而已,没有这朵浪花,还有其他的浪花,奔腾的河流永远奔腾不息一直往前!
百度的李彦宏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是AI,华为用自己的实践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是5g。其实真正决定下半场是什么的,就是人民群众,哪个用户多,哪个场景聚集的人多,他这些应用起来就有价值!
2019该如何把握?
5G时代来临服装实体店要如何转型才能跟得上节奏
一,把握好短视频和直播的风口 重视内容深度与价值输出为店铺带来更多流量
二,做好线下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整体打造独特的服务配套,提升客户对店铺的依赖
三,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大环境下无论对客户还是供应商始终保存利他心理去合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