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流程,设计产品有哪些技巧?
创新很重要,技术创新将推动人类前进,而非外观创新。创新来源于内部,进而影响外部。这就是我理解的创新。产品要人使用的,所以他必须满足一定的功能属性。没有功能的创新就不是一款好的产品!产品的美观也是其设计的一部分,只有美的产品才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影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设计应该以合理的方式表明产品的使用原理,让产品说话,而不是用使用说明书。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中性的,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检验。它既不是装饰物也不是艺术品,它应该有其特有的属性—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产品使用应该更加简单方便,更具人性化,它不试图通过无法兑现的功能来取悦消费者。产品设计应该避免时尚,迎合潮流。与快时尚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应该在当今一次性消费市场里经久不衰。
不能随意偶然设计。设计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都是对消费者的尊重。设计应该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产品可持续回收,保持我们的地球家园。产品设计应该回归纯粹、回归简单、回归自然。
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 步聚少
② 次序合理
③ 产品规格 (注射,非注射)
④ 生产规模
⑤ 物料组成
⑥ 产品形式 固体 适当结晶, 液体,适当浓缩
⑦ 产品稳定性
⑧ 物性 溶解度, 分子电荷分子大小,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 ⑨ 危害性 ⑩ 废水处理 需要考虑的因素即原则
怎样能打造出好产品?
【灵兽山】观点:用户需求在验证后,就要用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产品的诞生需要设计和制造两个阶段。设计是对产品的虚拟构思的设计,制造是将虚拟构思呈现在现实中,尤其是制造不分服务产品或是实物产品,既包括软件和运营也包括硬件。打造产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品好不好最终要在市场中检验,相对来说打造好产品的基础,最重要的在设计阶段。
一、设计产品的底层原则1、顺乎人性:
举个例子,暑期最热满身大汗,进屋马上将空调调至15度,是希望更快的凉快下来,但实际也不见得更快,这种心理就是一种人性。生活中一些产品怎样用都觉得别扭,比如找不到核心功能的APP,调不好频道的遥控器,这些反人性的产品往往导致没有使用的欲望。
设计产品时,要有不需要过多说明就让人会使用的功能,比如带有拉手的衣柜;要有一看就懂能表达意思的符号,比如进入电梯的提示音;要有约束设计,比如组装家具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螺丝;还要有映射关联,比如开关往左是热水往右是冷水;设计产品还需要反馈,比如不同颜色的指示灯。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和反馈,是产品设计的5个底层原则,也是一个产品的基础功能。
2、复杂但却易用:
很多产品的设计是极其复杂的,比如基于电路图和发动机的汽车,使用起来就是几个自动挡,智能手机中的芯片,都是高精端的技术,但和用户无关使用起来很方便。这就是复杂但却易用。复杂是一种形态,但对用户来说产品本身复杂与否并不关心,方便易用才是重点。
产品如果做不到易用,再好的科技也会消耗掉良好的用户体验,最终沦为被弃用。易用有几个角度开考虑,一是入门级使用指南,比如有些智能产品说明书其实很简单,但却很实用。二是强制选项,比如超市促销商品太多,有几个店长推荐或是销售排名,就会引导并简化,从复杂变为简单。技术类产品还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模块化,达到易用的目的。
3、好看、好用、好玩
颜值即正义,产品好看就能吸引用户关注。一道菜品色香味形都好,被点的几率就很大,早期苹果手机排队购买,颜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产品好看就会产生想要想买的意识,用户之后才会考虑有没有用。好看的定义是不断在变幻的,产品也需要不断调整。
好用就是前面提到的顺乎人性和易用。好看和好用是本能与行为,好玩有趣能让人的意识受到影响,比如杜蕾斯的营销借势。好看好用好玩的产品,必然会对用户产生吸引力,在需求足够大时未来成为好产品是有机会的。
另外,所有的产品设计不仅要面对用户,还要关注技术。刚毕业的平面设计师不懂商品,是设计不出好的促销海报的,很多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都要背靠技术来考虑。
二、产品设计的五个任务1、理解和初始设计:
除了团队、时间和物资准备,理解还要确定产品目标,就是产品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并罗列出来,使之清晰化。这个过程最好通过流程图展现,并找到专家共同完成,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不断加深对产品的理解。有了理解和设计团队的不同碰撞,就会产生几套不同的产品设计思路,不同设计思路都要做出初始设计。
2、决定和初始原型:
有很多初始设计方案,哪个是最理想的呢?需要再次互动、争论和探讨。这个过程最好是不记名的评判,甚至可以邀请一些潜在用户来参与。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在所有初始方案中找出最合适的,其他初始方案也需要储备,或在未来产品迭代时体现价值。
初始原型确定后,需要将其做成最小可用品。这是个建模的过程,不必追求完美也完美不了,这期间需要设计团队选好工具、不同分工、更重要的需要整合者完成所有元素的汇总和贯通。在复盘后,产品的初始原型基本出来了。
3、所有的产品都需要验证:
过于成型的产品进入市场,一旦有问题就很难回头了,时间成本和沉没成本将接踵出现,本质还是市场的排斥成本。小步试错和快速迭代,不仅是小成本创业的逻辑,还是产品和需求的磨合。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都是一厢情愿。通过市场的反馈不断完善产品功能、体验和个性化。
三、产品设计的四个核心1、简约和细节交互:
好产品一定是专注于某个消费群体的,尤其在产品初期,过多繁琐的功能往往导致很难使用。需求和产品是伴生关系,如果不能聚焦目标客户和主要群体,产品是很难做好的。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都是一种交互,其本质是一种人机对话,或是两者之间的互动。需要触发引导,比如遥控器的红色开关按钮。交互还需要反馈机制等。总来来说,交互就是用户体验。
2、布局和上瘾:
美观的布局说起来简单,但是很多产品却往往做不好。比如前几天有赞CEO吐槽自家产品界面太难看,原因在于相关信息不够紧密、视觉元素缺少联系、素材重叠缺少统一、同质无对比等,都是产品布局出现的问题。如今有很多产品是十分让人上瘾的,尤其是在游戏领域让人废寝忘食和着迷,虽然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产品来说就是成功的,其中最大的动力就是奖励和社交性。
四、思考与结语打造出好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上多集中在设计层面,但设计是最重要的基础,不能围绕设计关注点而设计,一定不会制造出好产品。无论是实物还是服务产品,打造好产品的逻辑是相同的,顺乎人性是基础。
产品即运营,运营就是制造产品。设计作为打造好产品的前置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中验证,验证后成为好产品几率会大大增加。但最终还是要靠好的商业模式、专业团队和高效运营来完成。
灵兽山 ,多维度的商业认知,才能行稳而致远!起始于底层实操,升维于零售演进!100余家连锁品牌咨询案例!期待关注!
产品开发流程框架?
设计框架包括交互框架及视觉设计框架,框架设计应首先关注总体再去优化细节,最后验证与测试设计。
一、构建设计框架
在目标导向设计中,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跳入细节设计,而应站在一个高层次上关注用户界面和相关行为的整体架构,我们把这叫做设计框架。
设计框架包括交互框架及视觉设计框架,在此阶段中,交互设计者利用场景和需求来创建屏幕和行为草图,视觉设计者使用语言研究开发视觉设计框架。
过早的把重点放在小细节、小部件和具体的产品交互上,会妨碍框架设计。我们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关注总体,提出低保真而不包含具体细节的方案。低保真更容易收集用户反馈。
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满足以下条件
(1) 最有效满足用户目标
(2) 最符合设计原则
(3) 最适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成本考量
(4) 最能满足其他条件
对于需求向功能元素的转变来说,一般性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交互模式很重要
1. 勾画交互框架
勾画交互框架,又称为“方格图阶段”,开始阶段一定要看到整体且高层次的框架。在最终选择最佳方案前,尝试采用几种不同并列并用于验证性的场景,通常是有效的做法。在设计的初期花费过多精力研究复杂的细节,会阻碍设计者改变思路。
勾画大致的框架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最好由一到两个交互设计(理想情况下由一个交互设计者和一个“设计沟通者”,即根据设计叙述来思考的人组成)、一个视觉设计或者工业设计师组成的合作小组来进行。
在框架勾画阶段,无论使用什么工具,关键是要快速、协作型和可视性要强,并且易于迭代和分享。
与目标导向情景场景不同,关键线路场景以任务为导向,关注情景场景中广泛描述和暗含的任务细节。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目标,目标和人物模型需求始终都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度量尺,用来删除不必要的任务,优化必要任务。不过,关键线路情境剧本必须在细节上严谨地描述每个主要交互的精确行为,并提供每个主要线路的走查。
2. 定义视觉设计框架
(1) 开发视觉体验特征
(2) 开发视觉语言研究,在此阶段,交互设计通常只有一个最优的行为框架。与此不同,首次给涉众展现视觉时,我们通常会拿出3~5套方案。这些方案的视觉风格不同,但每种都包含了体验关键字和目标。使用体验特征进行设计方案的开发,能够在保持品牌含义一致性的同时,对体验进行描述,从而避免涉众根据个人喜欢和偏见进行决策。
通常,我们会开发一两个极端的备选方案,在某一方向上把外观和感觉推向极致,这会使不同方案的特点更加鲜明。
(3) 将已选择的视觉风格应用于屏幕原型
3. 定义服务设计框架
(1) 描述客户旅程(人物模型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主要路径、次要路径,他们的目的)
(2) 创建服务蓝图(泳道图)
(3) 创建体验原型
4. 定义服务设计框架
(1) 描述客户旅程(人物模型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主要路径、次要路径,他们的目的)
(2) 创建服务蓝图(泳道图)
(3) 创建体验原型
二、细化外形和行为
完成坚实、稳定的框架定义后,设计者会发现设计的剩余部分都变得明朗起来,关键线路场景的每一次重复都使得设计更加细化,产品的整体连贯性和流畅性也更加顺畅。这个阶段是转换到提炼阶段的过渡期,设计已经初具模型。
在这阶段,要关注更深且更细微的方面,并且设计者要形成自己的组件库(设计指南)
三、验证与测试设计
用户反馈和可用性测试对于发现交互框架中的主要问题及某些方面的细化,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对于有些操作的微调也很有好处。
设计者参与可用性研究
将重点放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上
使用任务角色和其特性制定实验参与者的标准
运用场景开发用户任务
观察测试过程
和其他人一道共同分析研究中的发现
如何深入理解产品设计的含义?
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它最终的结果是通过线条、符号和色彩等设计元素把全新的产品理念展示在图纸和屏幕上。
它将人的某种情绪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态或工具的过程,通过具体的载体,把一种规划设想,以美好的形式展现出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