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程序编写,新代系统怎么导出plc程序?
plc程序导出的方法

1、在编程软件STEP7 V5.5中打开想要导出的块,可以是FB、FC、DB等。例如:用户需要导出FC1,则双击FC1,打开此功能。
2、在打开的FC1界面的菜单中,选择“文件”->“生成源文件”,输入源文件的名称后,单击“确定”,然后在生成源文件的界面中,将想要生成源文件的块从“未选择的块”添加到“选择的块”中,然后点“确定”。
3、在“源文件”的文件夹里面找到刚才生成的源文件FC1,选择“编辑”->“导出源文件”,选择合适的路径,即可导出。
4、在用户选择的路径下,可以找到刚才导出的源文件,它的名称是“FC1.AWL”。
三菱PLC如何编写程序?
三菱plc编程软件模拟运行步骤如下:
1、首先,我们需要在开始菜单中打开三菱PLC编程软件GX Developer:
2、然后,需要从工程菜单中创建新工程,并选择使用plc的系列及类型:
3、接着,需要编写一个简单的自锁程序,编写完毕后点击“程序变换”图标:
4、之后,运行仿真程序,这时点击“梯形图逻辑测试”图标,这时我们编写的程序将传送至“模拟PLC”:
5、传送完毕点击模拟窗口的“寄电器内存监视”然后从弹出的对话框选择软元件“X”和“Y”,这时看到的是所有输入和输出软元件的仿真按钮:
6、最后点击停止按钮X1,这时Y0就被断开。这就是整个程序的仿真过程。通过仿真我们就可以判断程序是否正确,非常方便!
plc编程知识点?
1、低压电器是指工作电压在 直流1500V或 交流1200V 以下的各种电器。
2、触器按其主触头通过电流的种类,可分为 直流 接触器和 交流 接触器。
3、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是由各种 按钮 、 行程开关 、 继电器 、接触器 、熔断器等元件组成,实现对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制动、反向等的控制和保护,以满足对生产工艺对电力拖动控制的要求。
4、热继电器是利用 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它在电路中主要用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过载保护。
5、速度继电器主要用作 反接制动 控制。
6、时间继电器是指 用来实现触点延时接通或延时断开的控制 的电器。
7、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电气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联接而成,实现对机床的电气自动控制。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研究、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需要将电气元件及其相互联接,用国家规定的 文字 、 符号和图形表示出来。这种图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接线图、 电气元件布置图 三种图。
8、在机床电控中,短路保护用 熔断器 ; 过载保护用热继电器 ;过电流保护用 过电流继电器 。
9、PLC的每一个扫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10、机床中最常见的降压起动方法有Y- 转换、定子绕组串电阻和自耦变压器(补偿器)降压起动三种。
11.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须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的原则设计。
12. FP1-40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共有输入、输出点 208 个,其中输入点的点号从 X0 到 X12F,输出点的点号从 Y0-.到 Y12F 。
13. 机床上常用的电气制动控制线路有两种即 反接制动 和 能耗制动 。
14. PLC的英文全称是 Programmable_ LogicController 。
15. 在FP1中,R9013的功能是初始闭合继电器。
16.自动控制系统有两中最基本的形式分别是 开环控制 、 闭环控制 。
17.在控制系统中,若通过某种装置将反映输出量的信号引回来去影响控制信号,这种作用称为 反馈 。
18.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稳定性、 准确性和快速性 。
19、触头的结构形式有桥式触头、指形触头。
20、接触器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或断开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一种自动开关电器。
21、接触器的额定通断能力是指其主触头在规定条件下可靠地接通和分断的电流值。
22、继电器是一种利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将电量或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电磁力或使输出状态发生阶跃变化,从而通过其触头或突变量促使在同一电路或另一电路中的其他器件或装置动作的一种控制元件。
23、继电器的调节装置用以改变继电器的 动作参数 。
24、低压电器按用途分:低压配电电器、低压控制电器等。
25、电磁式继电器反映的是电信号,当线圈反映电压信号时,为电压继电器;当线圈反映电流信号时,为电流继电器。
26、电磁式电压继电器线圈 并接 在电路电压上,用于反映电路电压大小。
27、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线圈 串接 在电路中,用于反映电路电流的大小。
28、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时启动电流是直接启动电流的 1/3 倍,此方法只能用于定子绕组采用 △ 接法的电动机。
plc是如何实现控制的?
1.1 PLC实现控制要点
输入输出信息变换、可靠物理实现,可以说是PLC实现控制的两个基本要点。
输入输出信息变换靠运行存储于PLC内存中的程序实现。PLC程序既有生产厂家的系统程序(不可更改),又有用户自行开发的应用(用户)程序。系统程序提供运行平台,同时,还为PLC程序可靠运行及信号与信息转换进行必要的公共处理。用户程序由用户按控制要求设计。什么样的控制要求,就应有什么样的用户程序。
可靠物理实现主要靠输人(INPUT)及输出(OUTPUT)电路。PLC的I/O电路,都是专门设计的。输入电路要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以去掉高频干扰。而且与内部计算机电路在电上是隔离的,靠光耦元件建立联系。输出电路内外也是电隔离的,靠光耦元件或输出继电器建立联系。输出电路还要进行功率放大,以足以带动一般的工业控制元器件,如电磁阀、接触器等等。
I/O电路是很多的,每一输入点或输出点都要有一个I或O电路。PLC有多I/O用点,一般也就有多少个I/O用电路。但由于它们都是由高度集成化的电路组成的,所以,所占体积并不大。
输入电路时刻监视着输入状况,并将其暂存于输入暂存器中。每一输入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存储其信息的暂存器。
输出电路要把输出锁存器的信息传送给输出点。输出锁存器与输出点也是一一对应的
这里的输入暂存器及输出锁存器实际就是PLC处理器I/O口的寄存器。它们与计算机内存交换信息通过计算机总线,并主要由运行系统程序实现。把输人暂存器的信息读到PLC的内存中,称输入刷新。PLC内存有专门开辟的存放输入信息的映射区。这个区的每一对应位(bit)称之为输入继电器,或称软接点。这些位置成1,表示接点通,置成0为接点断。由于它的状态是由输入刷新得到的,所以,它反映的就是输入状态。
输出锁存器与PLC内存中的输出映射区也是对应的。一个输出锁存器也有一个内存位(bit)与其对应,这个位称为输出继电器,或称输出线圈。靠运行系统程序,输出继电器的状态映射到输出锁存器。这个映射也称输出刷新。输出刷新主要也是靠运行系统程序实现的。这样,用户所要编的程序只是,内存中输入映射区到输出映射区的变换,特别是怎么按输入的时序变换成输出的时序。这是一个数据及逻辑处理问题。由于PLC有强大的指令系统,编写出满足这个要求的程序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是较为容易的。
1.2 PLC实现控制过程
简单地说,PLC实现控制的过程一般是:
图1.1 PLC典型开机流程
输入刷新--再运行用户程序--再输出刷新--再输入刷新--再运行用户程序--再输出刷新……永不停止地循环反复地进行着。
图1.1所示的流程图反映的就是上述过程。它也反映了信息的时间关系。
有了上述过程,用PLC实现控制显然是可能的。因为:有了输入刷新,可把输入电路监控得到的输入信息存入PLC的输入映射区;经运行用户程序,输出映射区将得到变换后的信息;再经输出刷新,输出锁存器将反映输出映射区的状态,并通过输出电路产生相应的输出。又由于这个过程是永不停止地循环反复地进行着,所以,输出总是反映输入的变化的。只是响应的时间上,略有滞后。当然,这个滞后不宜太大,否则,所实现的控制不那么及时,也就失去控制的意义。
为此,PLC的工作速度要快。速度快、执行指令时间短,是PLC实现控制的基础。事实上,它的速度是很快的,执行一条指令,多的几微秒、几十微秒,少的才零点几,或零点零几微秒。而且这个速度还在不断提高中。
图1.1所示的过程是简化的过程,实际的PLC工作过程还要复杂些。除了I/O刷新及运行用户程序,还要做些公共处理工作。
公共处理工作有:循环时间监控、外设服务及通讯处理等。
监控循环时间的目的是避免"死循环",避免程序不能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办法是用"看门狗"(Watchingdog)。只要循环超时,它可报警,或作相应处理.
外设服务是让PLC可接受编程器对它的操作,或通过接口向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输出数据.
通讯处理是实现PLC与PLC,或PLC与计算机,或PLC与其它工业控制装置或智能部件间信息交换的。这也是增强PLC控制能力的需要。
也就是说,实际的PLC工作过程总是:公共处理--I/O刷新--运行用户程序--再公共处理--……反复不停地重复着。
1.3 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控制的方式
用这种不断地重复运行程序实现控制称扫描方式。是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的一种方式。此外,计算机用于控制还有中断方式。在中断方式下,需处理的控制先申请中断,被响应后正运行的程序停止运行,转而去处理中断工作(运行有关中断服务程序)。待处理完中断,又返回运行原来程序。哪个控制需要处理,哪个就去申请中断。哪个不需处理,将不被理睬。显然,中断方式与扫描方式是不同的。
在中断方式下,计算机能得到充分利用,紧急的任务也能得到及时处理。但是,如果同时来了几个都要处理的任务该怎么办呢?优先级高的还好办,低的呢?可能会出现照顾不到之处。所以,中断方式不大适合于工作现场的日常使用。
但是,PLC在用扫描方式为主的情况下,也不排斥中断方式。即,大量控制都用扫描方式,个别急需的处理,允许中断这个扫描运行的程序,转而去处理它。这样,可做到所有的控制都能照顾到,个别应急的也能进行处理。
PLC的实际工作过程比这里讲的还要复杂一些,分析其基本原理,也还有一些理论问题。有关人员如果能把上面介绍的入出变换、物理实现--信息处理、I/O电路--空间、时间关系--扫描方式并辅以中断方式,作为一种思路加以研究,弄清了它,也就好理解PLC是怎样去实现控制的,也就好把握住PLC的基本原理了。
plc在输入一个新程序时是如何书写?
在编程软件中点击新建程序之后,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即可,然后主程序需要根据逻辑来编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