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笑传,我国进口4艘航母为何只改了一艘?
中国以前引进过4艘航空母舰,但最终只有1艘得以改造,那么为什么只选择了“瓦良格”而不是其他的几艘呢?其实4艘航空母舰中有3艘处于“半废品”状态,不仅舰况很差而且吨位也偏小。而“瓦良格”是当时唯一也是最优选择,舰体状况非常好而且吨位够大,更重要的是还有相关的原始技术资料。所以其他3艘实际只是拆解改造过程中进行了考察和参考,并没有成为最终的航空母舰选择。

中国引进的4艘航空母舰分别是:
苏联11431型“基辅”号航空母舰(载机巡洋舰),来中国时舰龄28年苏联11432型“明斯克”号航空母舰(载机巡洋舰),来中国时舰龄2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来中国时舰龄40年苏联11436型“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来中国时舰龄12年。其中“基辅”、“明斯克”和“墨尔本”都是在本国退役后来到中国的,而“瓦良格”号处于未完工状态来中国。下面我们一一分析为什么是“瓦良格”而不是其他几艘
俄罗斯“基辅”号、“明斯克”号发展思路
其实1143型明确是的说属于“载机巡洋舰”而非传统意义的航空母舰,他是苏联“核中心”国家战略的一种产物,属于一种“跑偏”的航空母舰。按照苏联的军事发展思路,为了达成与美国对等的抗衡能力,其国家军事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将核武器投到美国的头顶”、“如何不让美国将核武器投到自己的头顶”,也就是奉行“核中心”。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苏联几乎“疯狂”的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导弹核潜艇,1977年苏联的核武器数量以28400件首次超过美国,1986年以45000件达到美国的近2倍。
而苏联海军的任务就是执行堡垒水域反潜,一旦核战争爆发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足够的运动和导弹发射窗口。换句话说,苏联海军无论什么舰艇都是在为弹道导弹核潜艇生存并发射出弹道导弹而服务。所以航空母舰根本就不作为海军的核心来使用,反而为了保护核潜艇需要将自己“武装到牙齿”,甚至要求具备不依赖舰载机和护航编队的前提下具备独立作战能力。所以1144型航空母舰携带了射程550公里的“花岗岩”反舰导弹、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十二联装RBU-6000型反潜火箭发射装置、AK630型30毫米近防舰炮、4座六联装SA-N-9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等等。另外配备“天空哨兵”四面盾相控阵雷达和“舵板”对空搜索雷达。这样来看,毫不客气的说1143型航空母舰完全就是巡洋舰,其火力水平丝毫不亚于当时现役的任何驱逐舰和巡洋舰,所以一直被成为“载机巡洋舰”。其舰载机也主要是卡27反潜直升机和垂直起降的雅克38,这种搭配压根就不是用来夺取战场制空权,也不是用来对地打击,完全是护航反潜的搭配方式。
这种航空母舰的发展思路跟世界主流是不一样的,中国从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发展类似于美国的那种“纯粹”的航空母舰而不是“武库舰”,其发展思路是具备主要夺取制空权、对舰、对陆攻击能力,搭载强大的舰载机而不是自身携带导弹。所以虽然1143型航空母舰舰龄不算长,但是从根本上就不是中国想要的,只是在“明斯克”和“基辅”翻新改造的过程中进行了里里外外的研究和参考。
改造难度
如果硬要改造不是不可以,但是大量舰载武器严重挤占甲板和内部空间,直通甲板几乎要完全改造,舰岛也因为大量电子设备和雷达而体积巨大。这样,如果硬要改造那么上层建筑、下层甲板、机库等全部都要拆除重新设计,这种工作量几乎和重新设计新的航空母舰没有什么区别。而且1143的吨位只有4万吨左右,改造完也就是中型滑跃航空母舰,舰载机也只能选择中型机,重型机上舰的难度很大。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前身为11434“巴库”号,前后改造时间长达56个月,整个舰体进行了“大手术”,最终成为45000吨的中型航空母舰,搭载的是Mig-29K中型舰载机。也就是说,从全局角度考虑中国从一开始看好的就是6万吨的“瓦良格”而非“四不像”的1143。
舰况
与“瓦良格”相比,“基辅”号1972年下水,至2000年时舰龄28年;“明斯克”号1978年下水,至2003年时舰龄23年。按照40-45年的寿命来算,1143抵达中国时就已经“人到中年”,以此为改造平台的话加上考察、重新设计、入坞改造、海试等等步骤,重新服役时舰龄不会低于30年,基本没有太多的服役价值。
另外,考虑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基辅”和“明斯克”在1990年后几乎没有像样的保养和维护。其中“明斯克”本身是作为废铁卖给韩国,而韩国和美国已经在拆解前将这艘航空母舰里里外外都研究的差不多了,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才转给中国。所以舰龄长、老化严重、三手货的1143怎么看都不适合中国继续在其身上花费大功夫。
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舰况
“墨尔本”号实际上是中国引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不过是以“废钢拆解”的名义进来的,时间是1985年。他是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巨人"级轻型航空母舰,1943年4月开工建造,1945年2月下水,1949年1月改造后出售给澳大利亚,增加早期型蒸汽弹射器可以起降喷气式固定翼舰载机。这样来算,“墨尔本”号1985年来到中国时舰龄已经达到40年,而且在澳大利亚服役生涯中至少发生过4次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是1964年2月撞沉驱逐舰,所以舰体情况非常不乐观。
参考意义
除了舰龄和舰况的问题,“墨尔本”号在来中国之前已经将弹射系统、阻拦系统、动力系统全部拆除,也就是一个空壳来的。而且“墨尔本”号只是2万吨级轻型航空母舰,与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差不多吨位,虽然带着弹射器但那不是什么正八经儿的弹射器。说白了,西方国家给中国一次接触航空母舰的机会,但也没想让你直接研究出什么“成果”。
工业水平
另外考虑到中国当年的实际水平,独立建造的最大的作战舰艇就是3000吨级的051型驱逐舰。而且当年我们没有弹射器技术、没有舰载机技术,什么技术都没有根本不具备改造的条件,可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却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墨尔本”号实际也是我们参考的对象之一。
乌克兰“瓦良格”号11436“瓦良格”号是11435“库兹涅佐夫”的二号舰,是苏联历史上发展的最大的航空母舰(乌里扬诺夫斯克没有完工)。如果我们将“瓦良格”和另外几艘对比一下,“瓦良格”1988年11月在黑海造船厂下水,至1999年时舰龄只有11年。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到的3艘都是深入大洋“服役过”的,但“瓦良格”号这11年一直泡在风平浪静的黑海,没有经历过大风大量,不存在结构疲劳的问题。所以11年的“瓦良格”舰体状况是非常好的。
另外从吨位上看,“瓦良格”排水量60500吨,比1143型要大2万吨,已经属于重型航空母舰的范畴了。大吨位除了保证舰载机的搭载数量以外。还可以搭载更多的燃油、弹药携带,这是保证续航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的基本保证。
其实最为关键的是,苏联在设计11435型航空母舰时已经出现了思路转变,由以前单纯的“炮灰”舰向海军核心的方向发展,除了拥有和美国大型航空母舰相同的布局之外还将重型制空之战斗机引入。虽然还是搭载了很多武器和反潜直升机,但是思路上的转变就比较符合我们的“口味”,改造起来的难度相对就低一些,也为未来发展航空母舰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依据,说实话以前那些“载机巡洋舰”为我们带来的参考意义其实并不大,因为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可以这么说:中国从一开始看好的就是“瓦良格”,2艘1143压根就没在最终的考虑行列里面,所以即便付出极大的代价我们还是将“瓦良格”拖回了中国。至于其他的,一开始也没有发展航空母舰的这个实力,200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和工业水平的发展,改造并设计航空母舰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到2012年中国服役“辽宁”号之后中国也算是正式拥有了航空母舰,至少我们没有“跑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航空母舰。
命运的承诺的片头曲是什么?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头曲,同时也是原著中的开篇词,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刘欢的《好汉歌》也是。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嘿嘿嘿嘿 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嘿嘿嘿嘿 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儿呀 咿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嘿儿呀 咿儿呀 嘿嘿嘿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嘿 嘿呦嘿嘿 嘿嘿 嘿呦嘿嘿)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嘿嘿嘿嘿 参北斗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嘿嘿嘿嘿 全都有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儿呀 咿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嘿儿呀 咿儿呀 嘿嘿嘿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嘿 嘿呦嘿嘿 嘿嘿 嘿呦嘿嘿)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儿呀 咿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嘿儿呀 咿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嘿 嘿呦嘿嘿 嘿嘿 嘿呦嘿嘿)当然,红楼也少不了。最后加一个《西游记》,不久前,作者阎肃老师走了,就选《敢问路在何方》最后就是加一个我最喜欢的老胡唱的《逍遥叹》,十年过了,十年之约在哪呢?我一直等着。 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 夕阳赖着不走挂在墙头舍不得我 昔日伊人耳边话已和潮声向东流 再回首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 爱已走到尽头恨也放弃承诺 命运自认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壮志凌云几分酬知己难逢几人留 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 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 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破 路荒遗叹饱览足迹没人懂 多年望眼欲穿过红尘滚滚我没看透 自嘲墨尽千情万怨英杰愁 曲终人散发花鬓白红颜殁 烛残未觉与日争辉徒消瘦 当泪干血盈眶涌白雪纷飞都成红 爱已走到尽头恨也放弃承诺 命运自认幽默想法态度由不得我 壮志凌云几分酬知己难逢几人留 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 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 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破 路荒遗叹饱览足迹没人懂 多年望眼欲穿过红尘滚滚我没看透 自嘲墨尽千情万缘英杰愁 曲终人散发花鬓白红颜殁 烛残未觉与日争辉徒消瘦 当泪干血盈眶涌白雪纷飞都成红 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 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破 路荒遗叹饱览足迹没人懂 多年望眼欲穿过红尘滚滚我没看透 自嘲墨尽千情万缘英杰愁 曲终人散发花鬓白红颜殁 烛残未觉与日争辉徒消瘦 当泪干血盈眶涌白雪纷飞都成红
在中国的评书界里?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 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说起评书,年轻的朋友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在过去,评书是一门家喻户晓的艺术。
如果说中国评书界的泰斗,较有争议的是在袁阔成先生和单田芳先生两个人之间纠结,不关其他人什么事儿。
有人说还有田连元,他没资格同两位先生竞争。袁阔成先生,是传统评书的嫡传正宗,这方面单田芳先生完全没有可比性。
单田芳在20岁的时候就走上了评书台,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又在2012年,第7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由此可见,单田芳的一生有着很多的作品和荣誉,是当之无愧的“评书大师”。
如果是按照说书量来计算,那单田芳先生绝对可以登顶。因为单先生上下五千年都涵盖在了他的评书之内,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林林总总五千年。
但这种表演艺术,并不以数量的多寡取胜,而是要靠扎实的传统评书功底,说起来既精彩又传神,既有长枪大马的热血贲张,又有细致入微的含情脉脉,还有义薄云天的忠肝义胆,更有博古通今的引经据典。
就这一点来说,无疑是袁阔成先生做得最好,也最深得人心,更能体现出袍带书、短打书或者现代书的特色。
是融汇兼具了各色曲艺表演形式的袁氏风格说书表演,抛开了面前的一张案台,既可以站着比划一招一式,又可以坐下来娓娓道来绘声绘色,这样的评书表演,实在堪称一代宗师,当今中国还没有人能够与之交臂同肩。
故而今人普遍赞曰: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这不惟是对袁阔成先生的空前肯定与称颂,也是最普遍的评书观众对袁先生的一致评定,更是曲艺界对袁先生精彩艺术人生的精当概括,以及对袁先生对于评书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的充分认定。
所以难分高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