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送给自己的30岁生日礼物,Stax-L700+007tII,静电耳机+高品质胆管放大器两个心水了很多很多年的点,这次一下拔草了,非常满足。两张卖家秀镇楼

Stax-L700
Stax-007tII
这款耳机对耳放要求比较高,看了网上一些论坛的意见,配其他耳放如Stax-727,Stax-353,效果均不好,主要问题是太硬,很担心此等高频利器发出很硬的声音,咬牙直接上了007tII。电子管耳放果然是暖,悠然而雍容,温润如玉。
先科普一下静电耳机相关原理,所有的耳机都是一种受迫振动,如果振膜能完美的按照音乐频率来震动就没有失真,这是理想态(只会出现在物理习题上状态)
市面上耳机几乎只有这三类,动圈,动铁,静电,动圈和动铁都是音圈或驱动杆在接触面上推动振膜,静电式不一样,是振膜自己被磁力推动,没有接触面推的问题,如下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动圈、动铁、静电耳机
耳机振膜因为不存在完美材料,我们希望他轻薄,这样细节多,不过轻薄则往往刚性不足,单点推动会出现分割失真,可以这么想象,你用手捏一张A4纸上高速振动,整张纸只有你手接触的点可以按着你的频率来,其他部分就哗啦啦的完全不知道什么频率了,这是动圈和动铁耳机无法克服的问题,音响也是如此,科学家们用各种轻薄材料+涂层就是为了想办法做出又轻薄又刚的完美振膜
分割失真效果图,不同部位振动频率不同
静电耳机用了另一种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在薄到微米级的振膜上,蒸镀一层导电导磁的金属,这样整张薄膜就变成了薄膜电磁铁,就可以整体振动了,没有分割失真的问题,所以静电耳机的理论上限是其他耳机没法比的,但是极板极化需要高压电,所以要配专用耳机放大器。
振膜实际长这样,金属镀膜看不见,很薄
整套系统音源用的享声A280III,信号线CHORD Clearway。Stax-L700+007tII三段均衡,没有任何明显缺点,想起了无间道里的“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听交响乐的时候,结像力非常好,听《1987年新年音乐会》,卡拉扬指挥棒下,小提琴,大提琴,鼓组,铜管组,木管组位置清晰复现在眼前,空间感也好,听着没有传统耳机被“压在头部一小片区域”的感觉,很开阔。对比森海HD650是全方位的碾压,不存在任何争议,一开声就赢了,全方位的碾压。和女毒神器铁三角的几款MSR7、CM7、EC7、CM707(有自己的也有借听的,后面不赘述了)在女声上听感更好,甜美且不会齿音过重,其他方面全面胜出。对比我的iSine20平板耳机,也是秒杀;可以十分确定动圈耳机没有能一战的,动铁大概率也不行。
iSine20平板耳机
Harbeth PSESR+功放+享声A280III播放器全家福
于是我对比的兴趣换成了和音箱的对比,我的音箱是雨后初晴Harbeth P3ESR,国产50W甲类平衡式功放推。这两套设备价格大致相当,Harbeth是英国音代表,BBC设计的,这款也是人声神器。细节方面,特别是高频,Stax秒杀Harbeth是没问题的,这是振膜特性决定的,整体上Stax细节方面都要完胜Harbeth。如果看各种技术客观指标,Stax碾压Harbeth无疑。如果问哪个好听,还是Harbeth。空间感、解像力都是更好。主观感受上,STAX细节各种好,不过Harbeth更真实,也更舒服。
雨后初晴 Harbeth P3ESR
我分析大致是两个原因:一、真实的听音环境是有环境混响的,音箱有真实的环境混响,耳机没有。二、声音的感受是全身的,不止是耳朵,比如低音很多时候是你的肚皮和内脏感受到被共振到。缺了这两个因素,就感觉声音没有那么的真实,尽管细节都对了,不过我们的大脑没有那么好骗。
当然,总体来说它俩都非常的好听,和日常路上听歌完全不一样的乐趣。久违的双休周末,特别是傍晚时光,电子管放大器带来的微弱的暖暖的红光,配上一大杯正山小种,让我度过了非常美妙的一天。妈妈用大闸蟹诱惑我去找她吃饭,不为所动。点了煲仔饭外卖,听着音乐,竟然忘了加酱油就吃完了,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可见中毒不浅。“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古人诚不欺我!
发一些买家秀,想拍好可真难
电子管工作时会发出暖暖的红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