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系列之五

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婚前与婆婆结仇,直至婚姻结束,她们的关系从来未曾缓解过。
1896年,爱因斯坦就读于瑞士联邦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与同班同学米列娃热恋。当他把两人的关系告诉家人时,母亲保利娜强烈反对。米列娃很聪明,且热爱物理,可保利娜认为这对爱因斯坦未来的婚姻生活不会有任何助益。当时的女性,很少有人像米列娃那样,受过高等教育。女人在婚后的位置,就是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养育子女。以保利娜多年经验来看,爱因斯坦未来妻子的人选,只要勤劳和有耐性就足够了,不需要太多的书本知识。
每到假期,爱因斯坦回到家里,都会和家人谈起米列娃,保利娜一直试图劝说儿子与女友分手。保利娜对儿子说,你已经是书呆子了,别再找书呆子做妻子,还是以前的女孩——爱因斯坦的初恋——适合你;保利娜还说,当你到30岁时,依然年轻,而米列娃已经是个老女人了——米列娃比爱因斯坦大四岁;保利娜甚至会当着爱因斯坦的面痛哭,希望儿子能换掉女友。而这一切,爱因斯坦都在信里详细描述给米列娃。其实当时保利娜和米列娃从未见过面,她们之间唯一中介是爱因斯坦,很显然,两人对彼此印象都不太好。
1901年11月,在听说米列娃未婚先孕的消息后,保利娜对她的厌恶达到顶点。保利娜给米列娃的父母写了封措辞严厉的信,谴责他们没教育好女儿。这封信给米列娃造成极大困扰,她的父母非常生气,米列娃也很生气。米列娃跟朋友抱怨说,这个人坏透了。未来的婆媳二人就此结仇。
(爱因斯坦的母亲保利娜)
1903年1月,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结婚,双方的家庭成员都没到场,只有几个朋友见证了他们朴素的婚礼。婚后,保利娜偶尔会来探望儿子和孙子,两个个性强硬的女人一碰面,家里就充满火药味,米列娃从不低头,而保利娜也绝不让步。每到这时,爱因斯坦就躲进物理学里,在思索和钻研中寻找安宁和平静。
保利娜自丈夫去世——1902年10月——后,与妹妹一家住在德国,妹妹的女儿艾尔莎,后来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米列娃非常排斥和抗拒这些亲戚。1914年爱因斯坦到德国普鲁士学院任职,米列娃在整理行装时,想到他们马上就要从苏黎世迁居柏林,与这些亲戚见面,她就吓得浑身发抖,以至于失声痛哭。当时的米列娃还不知道爱因斯坦与表姐的私情,如此强烈的反应,纯粹是婆婆与之交恶所致。对于妻子的情绪,爱因斯坦无力劝解,也没心思劝解。
米列娃没在柏林住太久,几个月后,她与丈夫关系破裂,带着孩子回到苏黎世,自此分居。据说送走妻儿后,爱因斯坦嚎啕大哭,这是他成年后少有的几次哭泣。第二天见到母亲,爱因斯坦的情绪才得以缓解。保利娜认为这个安排很好,对大家都好。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
1919年6月,爱因斯坦与艾尔莎结婚。后来,保利娜患了结肠癌,要求与儿子同住。1920年初,保利娜搬到儿子的住处。同年2月,保利娜去世。
保利娜喜欢艾尔莎,后者满足她对儿媳的所有要求:勤劳,有耐性,文化程度不高,两人即便有口角,艾尔莎也很快主动跟她求和。保利娜临终闭眼前,看着身边的儿子和儿媳,想必是很欣慰的。
(爱因斯坦与艾尔莎)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