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思考的一个好处是,当你有困惑时,可以抽丝剥茧找到根源,并解决它。

昨天的推文里,我发现了收益≠成长。
那,收益和成长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有另一个更有诱惑力的说法:
那些声称正在做【长期主义】事情的人,他们的【长期】到底有多长?
不同的人,他们的长期之间差距能有多大?
(根据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数据,我把它们做成了年化收益曲线。)
【以投资为例】
①成长率固定,无策略,收益曲线是表1;
②成长率固定,有策略,收益曲线是表2;
③成长率固定,无策略,有固定支出,收益曲线就是表3。
表1:
起始资金为单位1,每年固定的成长率(10%,15%,20%,25%,30%,35%)
策略:无定投,无支出。
时间:最长期限20年。
20年后,最大收益是400倍
表2:
起始资金为单位1,每年固定的成长率(10%,15%,20%,25%,30%,35%)
策略:定投,每年追加1个单位,无支出。
时间:最长期限20年
20年后,最大收益是1500倍
表3:
起始资金为单位1,每年固定的成长率(10%,15%,20%,25%,30%,35%)
策略:无定投,有支出。每年固定支出0.2单位。
时间:最长期限20年
20年后,最大收益是170倍
如果两两对比一下,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变量:追加1个单位的投资
结果:收益相差约4倍。
变量:固定支出0.2个单位
结果:收益相差至少两倍。
变量:一个只追加+一个只支出
结果:收益相差至少8倍!
做出这样的曲线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长期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本身很难和数据直接挂钩。如果把长期换算成收益,就可以反推出,长期到底有多长?
比如,李笑来老师提到的一个标准:收益2倍算中期,收益4倍算长期。
那么,以上三种投资类型,中期有多长,长期有多长?
1、本金+无定投+无花销
成长率15%,
中期:5年
长期:10年
成长率20%,
中期:4年
长期:7-8年
启示:
从投资技能的角度看,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想要缩短长期,就要提高成长率。
比如,大量的输入、思考、输出,成长会更快,长期会更短。
2、本金+定投(每年追加一个单位)+无花销
成长率10%、15%、20%,
中期:1年
长期:2~3年
启示:
从投资技能的角度看,如写作,这一条给我的启发是,在本身的写作技能以外,尝试+杠杆。
如,把自己生产的文章,发布到尽可能多的平台,去获取尽可能多的曝光,这样也可以缩短长期的长度。
3、本金+无定投+花销(每年花掉0.2单位)
当成长率是15%,和20%时,但是要每年固定花掉0.2个单位时,不管2倍还是4倍收益,都是永远达不到的。
① 15%成长率,收益在第10年就开始变成负数;
② 20%成长率,收益一直不变,原地踏步。
启示:
从投资技能的角度看,这一条给我的启发是,努力的方向要正确,走正道,不要走偏门。
比如,写作:正道就是努力提高写作技能,知识储备,思考深度等;
偏门是,想办法如何洗稿不被发现,如何偷别人的创意,如何包装自己,如何寻找平台的漏洞......
虽然,每年都在努力“成长”,但方向错了,收益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最后总结:
你的长期,究竟会有多长?
参考三点估算:技能、策略、方向
技能越高,长期越短——所以,去打磨你的技能。
策略越强,长期越短——所以,去运用策略。
方向越对,长期越短——所以,走正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