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热度的升温,区块链行业分化为币圈和链圈。现在又从泾渭分明到逐渐融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发生在以太坊上线之后,因为在以太坊上发行Token是分分钟的事情,你不需要理解以太坊的底层技术,却可以发币,就好像你不需要知道微信的原理,你会用它发朋友圈一样。

以太坊,在2017年,价格持续爆涨的背后机理,是被广泛用于思慕,但思慕的巨大泡沫,思慕层出不穷的骗局,让发行Token的行为备受诟病,甚至链圈的人有点鄙视币圈,币圈却也不服气。但我们看到,其实真正的大佬,大多是在币圈、链圈自由穿梭的高手。
币圈大V往往是早期玩家、技术牛人、狂热的布道者,坐拥大量比特币和以太坊,最要命的是,他们有伟大的情怀和信仰。链圈大佬基本上是2016年崛起的,包括风投公司、项目开发者。
币圈心中装着熊市、牛市,奋力在币海沉浮,链圈在意技术落地,轻视Token,甚至狂傲地要甩开它。
目前,币圈链圈大体上有这么三个门类:
技术类
这类人是链圈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眼里,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存在的价值是可以共享数据,降低商业成本,而Token没有存在的必要,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现有痛点才是硬道理。
共识类
这类人是币圈的典型代表,他们重点关注Token的价格,相信只要大家认可这个Token,它就有价值,不一定要有内在的价值,不一定要有应用场景。
融合类
顾名思义,融合类是既认可币,又认可链。他们既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颠覆性,同时又看到了其局限性,既看到了Token的激励和流通作用,又看到了Token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聚合效应。
到底,Token有存在的必要吗,离开了Token,区块链技术到底能否产生作用。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清楚这个问题:
1、Token合约是什么?
2、Token的本质
3、Token的特点
4、Token的价值
1、Token合约是什么?
Token合约的本质,就是包含了一个对账户地址及其余额的映射的智能合约,可能是代表货币的价值,可能是代表持有人的权益。Token被转账的时候,Token合约自动更新往来账户的余额。Token的总量有两个方法来改变,一个是发行新Token,一个是销毁Token。销毁Token,有一种有趣的方式,将Token发送到一个不创建私钥的地址,总量没变,但流通性降低了。
Token合约的标志是它的符号,就像股票对应的代码,一般是3到4个字母代表。ERC-20创造了条件来构建Token合约,即可以在上面随意发放Token,天生具有通用性。
2、Token的本质
Token的原意是计算机术语“令牌、信令”,是一种权益的证明。Token本质上是资产的数字化。但Token叫代币,显然不妥,没有国家的授权,怎么能代替货币呢,这不是明摆着和国家对着干嘛。既然是权益证明,还可以流通,翻译成“通证”比较名副其实。
3、Token的特点
Token有三个特点:
权益证明性。Token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证明,代表一定的权利和价值。
安全可信性。区块链上的Token由密码学技术保驾护航,使得它具有不可纂改、私密性、可信性等特点,这种保护远胜于飞机大炮的威力。
交易流通性。Token在一个区块链基础网络中流动,代表一切的权益证明,比如身份证、文凭、票据、积分、股票等,都可以用Token来表示。所以,Token不仅仅是代币,而是通证。
4、Token的价值
区块链解决数字世界的信任问题,就是借助Token的强大力量,Token的价值来源于社区的共识。
目前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有三种: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简单说就是大家通过计算一个数学题,以算力的高下来分配Token,这是比特币的安全共识机制。
PoS权益证明机制:建立了币龄机制,主要解决工作量证明机制的能耗问题,由大股东来共同维护系统。
DPoS授权证明机制:通过投票选出受托人,由受托人维护系统运行,就像我们开董事会,对重大事项,一般实行投票决策。
重点来了,有没有发现,不管哪种共识机制,谁都离不开Token,因为区块链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鼓励各节点共同参与,而需要激励,是人类的天性,Token无疑是激励的好手段。这就是为什么区块链项目都要发行Token的底层逻辑。
有Token的区块链应用,就可以形成一个共识的社群,一个利益与共的社群,比如我们在币乎社群,点赞者、写作者、开发方因为key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都希望key增值,都希望币乎实现好文有好报,自发地打击水文、抄袭文,甚至有大佬牺牲现实利益来绞杀机器人。
到这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看来,没有Token的区块链应用是不完整的,其应用场景将大打折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