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总有朋友有这样的困惑:从小学一路努力学习升到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每天都很努力的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按部就班生活。但还是过得很普通,也没什么大的成就。再看看别人也是这样的人生轨迹,为什么就比我过得好,活的优秀,明明大家的条件都差不多,起点也是一样的,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人苦苦思索过,没有答案。然后就会倾向于别人的出身好,运气好,别人的情商高,“啊,这改变不了”、“这没办法”,可能还会找到别的什么理由,然后自我安慰一番心安理得的该干嘛干嘛去了。
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所想的一切可能的条件:好的出身、好的运气、高情商,还有别的什么理由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结果,但都不是关键因素。
赛跑
那这个关键因素是什么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熵”这个字,听起来有点陌生是吧?
那么我们就说说这个“熵”。熵是鲁道夫克劳修斯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定义的,它其实是个物理学概念,属于自然科学。
简单来说熵本身是负面的,是无序的、混乱的代名词,它诞生时是负面的,越长越大就会越来越衰亡。我们把越长越大这种情况叫熵增,这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
这个关于熵的理论出自于今天我要向你介绍的一本书,它是华为大学编著的,书的名称是《熵减 华为活力之源》
前面我们说熵是物理学概念,但是这本书却不是一本介绍物理学概念的书,它主要说的是华为任正非把熵的概念引入企业管理之中,从而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书中重点强调了熵是决定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无论企业和个人都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能形成闭环,只有流动的发展,才会有活力和创新。
要说明一点: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任正非,是公司各个层级员工学习任正非关于熵理论在企业运用后的心得感触。这些员工有把熵理论联系到个人实际生活的,有运用熵理论指导工作的。但是无一例外都颇有心得,收获满满。
鲁道夫克劳修斯
接下来,我们先统一我们讨论的范畴,达成共识。然后再分别从理论探索、个人部分实践方法,总结问题等方面展开来说。
1、统一讨论范畴
先看第一个,统一讨论范畴。
《熵减—华为活力之源》这本书关于熵的理论是物理学概念,但是任总把它引入到了华为的具体实践之中,它就有了社会学上的意义。
关于熵的内容,任总从企业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他基于对人性的洞察、对熵的深刻认识总结出:激发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这就是说:个人的活力是基础,个人有活力企业才能有所成就。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只探讨个人与熵的关系。企业方面与熵的关系这里我们不涉及,如果对企业部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这本书好好研究一下。
2、理论探索—熵及它的两个方面
何为熵及它的两个方面熵增及熵减。
先来说熵,它其实是个物理学概念,属于自然科学。它是负面的,是无序的、混乱的代名词。熵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
那么何为熵增?
书中提到:塞萨尔伊达尔也在《增长的本质》一书中提到的:封闭系统的熵值趋于增长,意味着一个系统会从有序变成无序。此处强调了封闭与增长的关系,即越是封闭熵增越是明显。
就拿我们人类自己来说,个体生命从出生就是在走向死亡,从出生开始熵就伴随我们每一个人,消耗我们的生命,这就是熵增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把个人生命之熵分为三个方面:
物质之熵:吃饭、喝水、睡觉、呼吸等;
信息之熵:包括自满、不接触外界、不学习新的知识、不与人交流、固执己见等;
心理之熵:整天抑郁愤懑、消极怠工、消极心态等。
这些都是熵增的表现。
而一切延长你生命的活动就是熵减,生命以负熵为生。
什么意思呢?人从出生就身不由己的站在了死亡的对立面,人为了活着做的一切活动都可归为熵增,但是人通过努力可以减缓它到来的时间,朝着相反方向越努力生命的质量会越高,有人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比别人多活了三辈子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熵减。
既然熵减对我们个人发展来说是有利的,那么我们就了解一下怎么实现熵减,这也是我们研究熵这个物理学概念的意义所在。
3、个人实践—如何增加负熵(熵减)
了解了熵的两个方面,很多人肯定会想既然熵减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通过什么方法能加强它呢?
别着急,接下来就慢慢跟大家说,毕竟我们了解一个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运用到生活里。
这里我们还是要先说一个概念:耗散结构。
什么是耗散结构?它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使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它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对熵状态的人为干扰,使熵减慢发生速度,这部分就是留给我们人为可操作的空间。
具体怎么做?我们就从个人生命之熵的三个方面来讲讲。
第一:要运动。
这是针对物质之熵:吃饭、喝水、睡觉、呼吸等的生理需求提出建议
我们提倡要运动,这就是对熵状态的人为干扰。
生命在于运动是至理名言,但坚持者寥寥。
人的生理在12岁时免疫力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
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25岁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
25岁后衰老开始,好多女孩子在25岁以后注重皮肤保养就是这个道理。
吃的太多,不运动就会变成大胖子,会引发各种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运动了,能量耗散掉了,肥肉变成肌肉,身体也健康了。
睡觉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生活规律睡眠好了,人才有精神,才能有活力,才能不整天昏昏沉沉,才能努力上进。
人就是一架世间最精密的机器,会磨损,会老化,定时要维修,要保养。而这些都要通过运动来实现,运动加速血液循环把人体垃圾排除体外,这就是一种耗散。
第二:要学习。
这是针对信息之熵提出的解决方法:
一个人要有学习新知识的意愿与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是一句空话。
有很多人固步自封,封闭自己不与大家交流,总是觉得看不上别人的成绩,所以越来越落后,这就是在做熵增。
因为熵的存在,人的学习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下降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不断学习和不断拥抱未来的态度,积极接触世界,努力学习知识,旧的知识被更新为新的知识,我们的思想得以丰富,人得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做到熵减超过熵增,摆脱平庸,达到卓越。
第三:要阳光。
这是对于心理之熵的表现开的药方。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喷子”说这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制度有多不合理,生活又如何不公平,他又有多么怀才不遇等等。
以高情商获得大众喜爱的演员黄渤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个世界没有谁能阻挡一个人的光芒”。在这个时代怀才不遇这事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遇见伯乐,只能说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心理方面的熵增在做功,时间久了,心里就会得病。
那么怎么改变呢?
建立心理耗散结构:要积极,要开朗、要做调试,以正能量替代负能量—目的是要达到心理负熵。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好的坏的因素都会出现。我们应该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要以偏概全;也不要胡乱跟风,人云亦云。看到社会上的现象应多思考,多点儿包容心态,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心态就调试过来了。
总结
现在我们就能回答文章开头朋友们的困惑了。
昨天努力了,今天也努力了,为什么不见提高?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情,什么事情都认真做这是没错的,但是人生是熵增过程,每天都比前一天能量在减少,顺应时间努力做事情就会得到一种结果:沦为平庸。我们只有把熵增变为熵减,努力战胜时间,才能变得优秀。
一句话:今天的你得比昨天还要努力才行。
人生下来就是走向死亡的,这是自然法则,没人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抓住生命规律中的关键因素—熵。顺应它什么也不做,就是碌碌无为、平庸一辈。这就解释了好多人踏踏实实努力还是平庸的困惑。
我们让熵慢下来甚至做到熵减才能成为少数卓越者。这就需要个人努力了,越努力生命越有价值。活成什么样,自己做决定。
如果想改变,最好从今天起就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要运动。这是重中之重,只有先迈开腿,下定决心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才能谈其他,这是基础。
第二、要学习。这是要持续一生的活动,只有学习才能摆脱无知和愚蠢,才能获得心里的底气和自由。
第三、要阳光。前面两点做到了,心里想不阳光都难。这是不需要特别费力琢磨的,放轻松、顺其自然。对自己好一点,遇事别纠结。
改变与探索自己是痛苦的,认识自己与战胜自己也是困难的。这需要与自己的性格弱点作斗争,但谁不是这样呢?
古先贤孟子几千年前就作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篇来教育世人,圣贤都如此,何况你我凡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