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虚度的暑假

暑假快要结束了,前一阵子我沮丧不已。
简单地说,“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这个暑假,伴随着CPA考试延迟,当真是一事无成。
穿梭在校园里,经常遇到其他专业的同学寒暄,
“你们统计不是应该去实习吗?”
“你们会用Python编程好厉害哦”
“你们就业去互联网待遇好好啊”……
说得我羞愧难当。
是的,是的,我没去实习,我编程也不好,我也没指望能进大厂。
说不焦虑,那是假的。
CPA就报了两门,还放弃了一门,现在直接考试延迟了。好家伙。
说不泄气,那是假的。
之前写的文献综述和设计的量表都没用了,因为给我换了新数据。好家伙。
说不难受,那是假的。
数据清洗了好几天,然后发现要研究的变量非常不显著。好家伙。
说不郁闷,那是假的。
总结一下这个暑假,
实习:无,论文进度:无,CPA: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激吧。
生活嘛,总是会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02 现实和星辰大海
我和朋友说起来的时候,朋友说,
“你想啊,这是学生时代最后的暑假了,就算一事无成,也不过分啊。”
想想也挺有道理的。
但其实,朋友也焦虑,我们都焦虑。没有人不焦虑。
论文开题怎么办,实习怎么办?
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
我该选择什么职业,我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对,别笑,我就是在考虑这些很浅层次的东西,受困于生存本身。
在时代的潮流下,也许我也该从“能为社会做出些什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职业规划,这种想法有时能把我从混凝土地上提起来。
让我抬头看看星辰大海。
但是,星辰大海,太遥远了,虚无缥缈得像概率波函数。
所以更多时候是苦涩,是无力,是“长大后我就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人”的尴尬。
我记得初中时看王小波的书,里面提到:
“我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
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
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
当时,中二的我就想,
“对啊对啊,那些只看到眼前世界的人,真可悲!我反正绝不沉默,我要有个永远不休不止的灵魂!”
现在想想,
“【只看到眼前世界的人】,这可不就是我嘛”。
在生活这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中,我一天天长大,斗志也一天天消失,最终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直呼自己菜死了。
我太渺小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贡献出多大的力量,而只能被推着行进。
毕竟天天戏谑自己是“工人爷爷”,也只是【新生代农民工】而已。
看看现在的自己吧,当年叫嚷着说要有个无休无止的灵魂的人,现在觉得自己平庸得跟那啥似的。
觉得别人怎么那么厉害,可以同时做好那么多事情,可以把任务完成得那么高效那么漂亮,还每天元气满满。
而我好像也没有做成什么东西,但是也没读什么书。
长长的暑假,只看了《沧浪之水》、《丰乳肥臀》和《在细雨中呼喊》。
睡眠时间充足,还每天困得颠三倒四,神奇啊。
一无所获,羞愧难当,羞愧之余,仍然摸鱼。
别骂了,别骂了。
03 体验
而且很奇怪,我会有这样报复性的想法,“反正我好像已经没做出什么成果了,再多玩一会也没啥”。
约等于,“既然躺都躺了,就多躺会吧”。
七月里,选了体育的桨板课,每周两次在思源谷重复着掉下去爬上来。
最后一次课是去白城沙滩出海,把桨板从思源谷搬到沙滩的过程,很累,后面全靠意志力鼓励自己。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扬言要征服大海,一踏上桨板就被海浪治得没脾气。
所有学过的招式好像都不管用了,在海浪的推动下,自己能做的只有顺从它的意志。
老师在岸边吹着口哨扯着嗓子说“别往左边去,那里有暗礁!”
但其实我是知道的,我只是……无法控制方向,只能顺着海浪漂到那里。
想想人这么渺小,在轻微涟漪的海浪下就飘摇不定,那些悲伤和郁闷就更是渺小得不值一提了。
一辈子说出来很长,其实也就是几万个白白的日子。
可是我们该怎么去填充这些日子呢。
八月里,跟着朋友学羽毛球,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叫“眼睛看会了,手没会”。
我吐槽说,
“好难学啊,还好这个时代可以靠脑力劳动活下去,如果是按肢体协调性、力气大小来排序的话,我可能连中专都上不了。”
我也会想起前一阵搬宿舍时,有个叔叔扛了三大箱东西下楼的事情。
他的短袖湿透了,满脸都是汗,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而艰难。
我想,我论文数据不显著的问题算什么啊。
人人都是要克服一些东西的,也许生活就是在不断克服中前行。
而我,没吃过大苦,没历过大难。
于是眼前这些微小的阻力,就能让我焦虑不已。
这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和叔叔扛着重物小心翼翼下楼的沉重比起来,和《上帝掷骰子吗》里量子物理学家泡利不理解反常塞曼效应比起来,和《丰乳肥臀》里母亲带着孩子们出走家乡时的饥饿疲惫比起来,
我的虚无缥缈的焦虑算什么?
这个暑假也经常打乒乓球,骑车回去的路上,我说,
”看,月亮好圆!“
一个同学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那时我觉得,日子要是一直这样该多好啊,白天平平静静地学习,晚上去打球,无忧无虑。
但,日子,并不是这样的。
学习会遇到难题,还经常忍不住玩手机,论文也总是进展不顺利。
连打乒乓球,对我来说,改了横板以后,反手攻球也怎么都学不会。
那天在芙蓉餐厅遇到一个博士学长,我们说起因果推断的东西。
后面他讲着讲着,就讲到广义最小二乘、矩估计、分位数回归等。
我吃惊不已。
“你看,高级计量经济学里面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吧?”
我点点头。
可我当初学的时候只觉得枯燥无味,如今看来,真是大不敬。
学长兴趣盎然地侃侃而谈,也让我觉得,我们不该把学习妖魔化,而应该更有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当我们对它的态度和立场变了,也许对它的排斥和迟钝也会减少。
而这个过程,也会体验度更高,收获更大。
生活就是要经历各种体验啊。
因此所有的情绪,包括那些迷茫和焦虑,也是丰盈我们内心的必要经历。
所以我们该做的,是学会和任何状态中的自己好好相处,慢慢积累。
有一天,会发芽。
欢迎关注公众号:聂小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