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心态

对于主管而言,如果没有归零的心态,即使本事再大,也很难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所谓归零心态,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因为自己是主管就觉得高高在上,而要把心态放到最低,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底线,也是我们把事情做好的基本保证。
由于主管本身所处的特殊地位,他们总是有较强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绩效”的意识。因此,主管在领导与管理的时候,应时刻记住“绩效导向”的引导作用,以排除自身的心理障碍。
什么是绩效?
绩效就是一个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围绕着组织所要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绩效导向”则是要我们时刻记住“组织的目标是什么”、“我的职责是取得什么样的绩效”。“孤芳自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很多主管的通病。只有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事业尽责,才可能在人生发展的路途上有所前进,获得方方面面的认可与支持。
作为主管,若是存有“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甚至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心理,每天不是无所事事、怨天尤人,就是与领导软磨硬扛,把问题的责任归于别人,如领导不支持、同事不配合、员工不服从等,将很难有攀升的余地,晋升的大门永远不会为他敞开。
【结论】主管要具备归零的心态:放下架子,放下成见,排除杂念,虚心请教,诚恳待人。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才能在前进的路途上畅通无阻。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主管是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由很多个部门组成,如果每个主管都把自己小小的却关系命脉的“一亩三分田”都耕耘好,那这个企业的大田总的来说收成肯定是不错的。
然而,如果“各家自扫门前雪”的话,都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这样的主管也是不合格的。由于主管“承上启下”的地位,很多企业就只是把主管当成上司的“传声筒”,大大减少了主管身上应承担的责任。所以,很多主管就只是“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即使出了错,责任也不在我身上”。就一个企业的发展全局而言,它的需要往往是多方面的,于是就需要有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进行耕耘、呵护。
作为主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管理好自己的部门不是最好,只有为企业的大田耕耘,尽力做到更好,才算得上称职的管理者。也许有人会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越位的做法。从分工来看,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如果从合作来看,则是不合理的。应该看到,团结与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组织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发展总是处在无缝的对接与合作中,如果扼杀了这种合作,企业将无法运行。
【结论】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主管,就必须始终使自己保持优秀,要坚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坚信自己的使命:如果企业要求回报率是100%,你就必须做到150%;如果领导要你完成100%的任务,你就要200%地完成任务。
学会角色转变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管理者,当你是一名普通员工时是不需要领导别人的,你也就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是作为部门主管,下属就时常会来找你,希望你能帮助他,从你那里得到指导。从普通员工到部门主管的角色转变,使你面对截然不同的工作 ,这就要求你自己的心态也要随之转变。
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上任的心理调适,让自己快速轻松地进入新角色,开始新的“征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