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开瓶器博物馆的第 106 枚开瓶器
所属分类:无处不在系列
馆藏编号:H898、H280
秘藏一览
大名鼎鼎洛阳铲
武器装备工兵铲
农用挖坑民用铲
口头方言常用语
还有铲子开瓶器
等你来发掘
大名鼎鼎洛阳铲
铲子+考古,头脑立刻浮现的就是拿着铲子和铁锹在荒郊野岭挖别人祖坟的画面。实在是前两年盗墓风潮大热,连带着洛阳铲也被大部分人记住了。
洛阳铲发明于20世纪初,当时洛阳马坡村一个名叫李鸭子的村民,把搭棚子挖坑的弧状铲子用来掘墓,从那之后,挖墓的铲子就叫做洛阳铲。
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后来人们发现带出墓穴的洛阳铲会粘带着地下土,通过土质分析,这能够辨别出地下古墓的年代、形状、格局等重要信息,所以洛阳铲在考古探墓的地位逐步提升,也是《寻龙诀》中黄渤饰演的王凯旋所用的重要工具。
还有一种兵工铲,等同于洛阳铲的功能。
当然,兵工铲这个词反过来,就是工兵铲,这也是存在的。
用作武器的工兵铲
工兵铲,又名工兵锹。一战时德军曾大量装备并使用,历史上解放军最早是在打游击战、地道战的时候使用,直到三大战役时,才在军事用途大范围的使用。
解放后又由于历史原因,曾在全国各地大搞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等军事策略,进行了大量地下掩体工事的建造工程,就是从那时起工兵锹才正式纳入军用装备范畴,之前一直没有统一的、真正的军用工兵铲,一直使用非常常见的长木柄铁铲。
工兵铲经过三次改造,一代工兵铲的诞生可以说是生存的需要,战士们发现普通的铁铲木柄太长,不易携带,又容易暴露目标,于是将木柄锯短。后来这种方法逐渐流传开,当时的后勤部又根据很多老兵的建议和实地观察很多已使用多年的铁铲,在铁铲上增加了一些小改动。
首先是在木柄远离铁铲的最上端与铲面平行开了一个贯通的小孔,其次根据一些经常使用老铲的磨损情况,将木柄改为粗-细-粗流线型状,还在铲面两侧也分别加了小孔。四个小孔是为了使用绳子拴住铁铲在行军包上,在武装泅渡、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行军中不易掉落,流线型木柄更适合手握,也使用了传统军绿漆。
在生产工艺上,使用了上好钢材,采用上好淬火高碳钢,增加强度、抗磨损、抗腐蚀、耐高温。
第二代工兵铲可以折叠一次,手柄根据力学原理改为类三角流线型。而第三代工兵铲则改进为折叠两次,手柄仍为类三角流线型,有铲、镐、撬棍(刺),锯、刀的功能。
工兵铲在使用上易操控,同时也易便携,这也是工兵铲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有喜欢旅行的,也喜欢在后备箱备上一把工兵铲。
铲子的其他常规用途
当然,铲子不仅有这两种用途,比如中国古代民间起土用的农具,还有用于建筑等方面的工具,通用名称都是铲子。
另外,小孩子们玩耍的玩具中也有铲子,不过是塑料制品。哦,对了,还有被运用到逆战游戏中的铲子武器:永久·黄金·珍藏·近战武器。
大概就是因为铲子的用处过于广泛,所以,许多地方的方言中会带有铲子的语言,比如铲铲,就是四川方言的一种。
铲铲这种常用口语,主要用于对不靠谱、不切实际、行不通、异想天开的言行或想法等的否定;也是一种善意的骂人的话,一种一笑而过的嘲弄之辞。
例如:甲说:“不如我们去抢劫?”乙答道:“锤子!那要得个铲铲!”这就是表达要不得、行不通(你在开玩笑吧?)。
再有,还记的咱们历史书上的朱元璋画像吗?因为那脸型实在奇葩,被人称作鞋拔子脸,也有叫铲子脸的。可见,铲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铲子开瓶器
瞧,今日要介绍的铲子开瓶器,就是一种对铲子功用的另一种挖掘。
在铲子手柄末端的三角柄处打造成开瓶器的开口,浑然天成,既能放在家中作为装饰,又能拿来开瓶啤酒,岂不是生活中的一种小确幸。
三角力学:物理力学使用到的“三角形”,关系到动态平衡问题。动态平衡即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三角形定则就是分析动态平衡常用的方法,这也是洛阳铲和工兵铲手柄末尾使用三角形状的原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