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为加强美国K12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鼓励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艺术,变得更加全面。
STEAM是什么?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STEAM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艺术(Arts)
百度上说: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全球竞争力。听着高大上,一琢磨还是不懂。这也是我刚接触STEAM教育的第一感觉,“不明觉厉”又“不明就里”。不过,甭管它字面意义多高大上,最核心的特质就两个。
01
教“思考方法”而不是“知识点”
先说一个手工课的案例。
手工课作业是要做一个小沙包。一般老师是这么教的:第一步,教怎么裁剪布料;第二步,教用针线来缝合;第三步,缝的时候收针怎么做。最后,把沙包封上口,填充沙子。学生只要按老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做出一个统一的小沙包来。
但STEAM课是这样教的:
第一步,老师问学生,沙包是干什么用的。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和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它的功能是什么。沙包是玩的时候互相丢的,打到人的时候不能很疼,就不能用坚硬的材质来做,但又要保证丢得远,还得有一定的重量。
这样思考后,学生自然会去想要实现这些现实功能,需要用什么材料。
所以,第二步,老师会让学生自己选择用什么材料做沙包比较合适。
第三步才是怎么做。
做完之后还有第四步,一定要丢一丢检测一下,用现实来反馈。
让我们想一想。
一般老师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一种情况:这次做沙包,会了;下次让学生做汽车模型,又不会了。因为他觉得汽车模型和沙包完全没关系,我知道怎么缝沙包,可汽车模型是个全新的东西。
换成STEAM的教学方式,做汽车模型还是可以用这四步完成:一,有什么用?二,基于用途,需要什么材料?三,怎么做?四,做个检测,获得反馈。这个思维方法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地方,甚至长大以后设计轮船、机器人什么的都可以用上。
这小小手工课的四步骤,体现了STEAM教育核心:
发现问题 → 设计解决方法 → 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 → 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
它不追求让孩子掌握做具体东西或解答具体题目的知识点,而是强调掌握一种思考方法。
02
“注重整体”而不是“单项突出”
STEAM教育体系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孩子为一组,一起做一个项目,中间涉及多学科知识,同时,整个过程尽量由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制定规则。这就是STEAM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注重整体性。
一直以来,传统教育里有个很奇怪的“完美主义情结”,不论学什么,都希望孩子学得又精又尖。比如数学,如果这孩子会两位数乘法了,马上就给上难度更高的。易到创始人周航曾在湖畔大学演讲中说:勤奋而低效,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不正确”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小数点后的努力”。什么意思呢?假设现在在参加一个体操比赛,如果我们以前可以得9分,就努力打磨使自己能得9.5分。
“匠人精神”没有错,只是未来的方向,一定是“整合跨界能力”效用远大于“单项突出”。因为,高精尖的活儿机器人能代替,而人的能力必须体现在整合、创造上。从这点来看,我们觉得STEAM教育体系更接近智能化时代对人的需求。
03
狮子编程,践行STEAM教育体系
狮子编程采用麻省理工学院(MIT) 设计开发的一款面向少年的简易编程工具Scratch,它简单的图形化编程语言,通过拼图似的的拖拽模块,即可实现动漫和游戏的设计,可视化图形艺术大大地降低了难度,被很多孩子喜欢,增强孩子对编程的兴趣。
通过编程做一个作品的过程,就是孩子自己创造一个事物过程。
最起码孩子首先要在心里大致构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模样,然后开始思考第一步该怎么做,第二步该怎么做。
这就是所谓“编程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理解问题——找出路径”的思维过程,它由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四个步骤组成。
通过这四个步骤,一个棘手的复杂问题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好解决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被单独检视、思考,搜索解决方案;
然后,聚焦几个重要节点,忽视小细节,形成解决思路;
最后,设计步骤,执行——问题解决。
另外,狮子编程的课程体系内还包括了项目设计的内容,在助教的帮助下,让小朋友自己组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从动手能力,画画,逻辑,数学等维度进行结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产品。
通过这样的课程既能持续锻炼孩子的各方面技能,同时还能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而不仅仅是学校里教的礼貌、分享、团结、友爱这样的一些概念。
总的来说,STEAM教育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
狮子编程践行的STEAM教育体系,更加注重:
第一,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第二,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体现在试卷上的知识结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